荀平不再掙扎,兩眼盯著地上軒轅大磐所畫的那粗糙無比的泥圖。便是小兒涂鴉都比這好看上一些。只是在他的眼中這片泥地已是變成了一片離陽山河地志圖。
徐驍帶著十萬鐵騎空腹抵達太安城下。全部殺馬備戰,北涼皆是一騎三馬,十萬殺了馬的騎兵包圍太安城,三日內做出攻城器械。五日后二十余萬步卒自兩遼而南下。北涼全空。兩遼全空。吃了最后一頓馬肉后全軍開始破城。
中途分出兩萬人四處劫掠太安城附近的糧草便好。三十萬斷糧的精銳哀兵,用不著十日,太安城黨爭不斷,各個禁軍早就成了春秋勛貴們子孫混功績的地頭。毫無半點戰斗力可言。只怕北涼軍爬上城頭后一日便能徹底踏破太安城內城。
忍不住轉頭,看著李義山那似是沉思的臉,荀平嗓音嘶啞的冷笑了一聲道‘三成。不小了。只是不妨走青州襄樊繞一繞。打不下不打緊,只要圍著,那位奪嫡失敗的靖安王十成可能要考慮很久才會去偷襲北涼大本營。等到太安城破,徐驍手握北涼兩遼。南下再平天下。這一盤棋,便活了。’
李義山置若罔聞。他是看到了徐驍拿了太安城后天下又是大亂,江南西楚盡反,幾大藩王各自立起旗幟。這便是比春秋還要再亂的亂世。
盯著這個忽然開口只有半截身子的老乞丐,軒轅大磐眼中大有深意。笑了笑他繼續道“當然。只是徐驍不姓趙。要是趙姓藩王,再聯合上幾人。這個概率能再加三成。而且不會天下大亂。最后大可將都城遷都兩遼。來個天子守國門。守住了南下的北莽,西楚成不了大事。”
終還是搖了搖頭,李義山望著軒轅大磐眼中莫名有些寒意,輕聲道“換個吧。這個太冒險。你這天下大亂的一計。春秋這么多謀士也就黃龍士做得出。太過傷天和了。”
軒轅大磐也不介意。只當是儒生都太過于心軟。死多少人也就史書的數字罷了。想要北涼定鼎中原,若是造成三分天下四分天下混戰幾百年,這才是最大的不妙。
手掌攤在地上輕輕一抹,擦去剛剛所畫的所有圖案,他繼續道“剛剛那一策,迅速一統天下之后,說不定還有機會帶兵攻殺北莽。我以為是上策。既然你又想讓徐驍拿天下,又想徐家有個退路不至于失敗滿門抄斬,我還有一計。”
“帶著徐家北涼三州投了北莽。北莽進攻兩遼,北涼南下西蜀。再走西蜀水路一路打到南詔。沒了北涼牽制,北莽定會死磕下太安城。太安城抽調走兩遼與江南精銳兵馬,北涼再來一次南下,奪了江南,北以北涼為界限,南以江南與北莽劃江而治。等太安城被屠,再打起恢復衣冠的大義,最后與北莽以廣陵江決戰。定鼎這天下大勢的輸贏。”
又是一樁禍亂天下的大計。李義山雙目微微顫抖。北莽南下,以那群草原蠻子的作風,兩遼,太安城,除了北涼,江北所有地界必然被血屠焚燒一空。所有衣冠財務盡數劫掠入北莽。就如百余年前那大奉天朝,根基都被草原異族打斷。
中原衣冠下長大何以拿出如此禍亂天下的計策?真當到了那時候,草原蠻子入主中原徽山就能有好日子過?
“還不滿意?”
軒轅大磐很是無奈又翻了個白眼。這號稱國士無雙,離陽朝野還有毒士稱呼的李義山怎么有些個油鹽不進呢。這第二策最佳之所在便是擊敗北莽之后不光能入主離陽中原,還能順帶著入主北莽那遼闊不比離陽小多少的草原!這真是太難讓人滿意了。
婆娑著下巴,思考片刻,軒轅大磐繼續道“那我繼續說。告訴你個堂堂正正的法子。我上次聽人家說書的說,張巨鹿全盤使用了那個誰春秋法甲的奏疏。以嚴法治國。你別和他唱反調。你就裁軍,天天上書說北莽即將南下,打不過。最好是去北莽挑事,吃幾個大敗仗。讓天下恐慌。你想徐瘸子都打不過,誰還打得過?給裁軍省出來的軍費錢撒出去,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