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接連送到趙佶手里,前十九卷都讓他異常滿意,無論是立場還是學識,都頗為不錯。
唯獨一名為楊若冰的考生,讓他惱羞成怒,只看到一半,便將試卷棄在腳下。
因為楊若冰不僅反對聯金伐遼,還說要聯遼抗金,并口出狂言,說什么遼滅宋危。
王輔察言觀色,見皇上這般氣憤,不由得有些疑惑,暗道是哪里出紕漏了嗎?
原來,那日會試結束收卷之時,每個考生都要回答一個問題——對伐遼的看法。
若持反對意見,那這名學子的試卷便直接成為廢紙。
只有持贊同意見的考生,才有資格量高度。
而有兩個人不同,一個是李彥,另一個就是楊若冰。
李彥是因為考場特殊,還沒來得及問,他就溜走了,但后來也通過師師對其進行了詢問。
但楊若冰則沒有,那日會試結束,他便吐血昏厥,監考官一時疏忽,也或是見其可憐,總之,陰差陽錯的把他的試卷搬到了院子里。
而且為掩蓋自己失職,并沒有如實告知王輔。
蔡京抓到機會,指著趙佶腳下的試卷,道“能否讓老臣閱讀一下那張試卷?”
“給他,給他。”趙佶不耐煩道。
梁師成撿起試卷,遞到蔡京手里。
蔡京看罷一遍,略作沉思,好像意識到什么,忽然變得嚴肅起來,又仔細的看了一遍。
良久,才喃喃道“此子眼界在吾等之上啊。”
此話一出,殿內一片嘩然,蔡京一向自負,朝堂上的大臣十有八九都瞧不上眼,認為皆是平庸之人。
最常說的一句話便是爾等泛泛之輩……
而今天竟給一個晚生這么高的評價,怎能不讓他們駭然。
王輔接過試卷,帶著疑惑看完,笑道“宰相大人莫不是老了,竟稱贊此等謬論,可笑至極。”
蔡京冷哼一聲,輕蔑道“爾泛泛之輩,豈能看懂其中深意。”
“呔,宰執這句話有影射圣上之嫌!”一名濃眉大眼的御史抓住把柄,朗聲呵斥道。
哼!
蔡京冷哼一聲,并不理那名御史。
整個朝堂,蔡京最懼的就是這些御史,各個如包拯轉世,鐵面無私。
無論多大的官員,哪怕是王公貴胄,只要有錯,皆一視同仁的參上一本。
還不能與其爭論,因為這些御史都是能言善辯之人,且飽讀律法,總能說出讓你啞口無言的道理。
“請皇上傳旨招這位考生上殿,讓他當著百官的面,親口說說為何不可聯金伐遼。”蔡京道。
趙佶心里不愿意,但又不能輕易違背蔡京,敷衍道“傳。”
“傳陽谷縣考生楊若冰覲見。”梁師成大聲道。
不多時,一臉書卷氣息的楊若冰戰戰兢兢的走進大慶殿內,不敢抬頭,恭敬的行跪拜大禮,口中三呼萬歲陽谷縣舉子楊若冰參見吾皇,愿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平身。”趙佶斜眼看著楊若冰。
“謝吾皇。”
蔡京顫顫巍巍的走至近前,道“抬起頭來。”
雖然楊若冰不認識蔡京,但依舊乖乖的照做,因為他知道,只要能出現在皇城里的,一定都是大官,尤其是站在殿內的,那可都是五品以上大員。
“楊若冰。”蔡京抿了抿干癟的嘴,道“本官來問你,你為什么反對聯金伐遼?又為什么說遼滅宋危,你不要怕,詳細的講述出來。”
楊若冰有種飄忽忽的感覺,十年寒窗,只為今朝,怎能不好好珍惜,沉吟一下,組織好語言,朗聲道
“學生以為,金乃遼之叛軍,與吾大宋的方臘反賊無二,吾中原上國,一向以仁治天下,若聯手反叛,似乎有悖儒家禮教。”
“金乃不通禮數、不讀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