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佶看著殿下跪倒的大臣,怨恨之心更甚,身為天子,卻處處受到鉗制。
但眾怒難犯,愛憐的瞅了眼李彥,重新坐回龍椅,清了清嗓子道“眾卿家這是何故,有不同意見提出來便是,難道你們要逼宮不成?”
大臣們齊呼不敢。
李彥掃視一圈,也意識到危機感,心里頗有疑惑。
他一直認為,古代的皇上就是九五之尊,說話最有震懾力的人,應(yīng)該是每一個決定,都會得到所有人贊同,全票通過。
而眼下看來,還真不是這么回事。
由此也能看出,蔡京的勢力遠遠超出煙老爺子的想象。
“皇上,您還是收回成命吧,門生確實不配當(dāng)狀元,請另賜旁人。”李彥跪在地上,誠懇道。
趙佶聽到他如此說,知道是有意給自己臺階,故對李彥的喜歡不減反增,倔強勁突然上來了,朗聲道
“請諸位愛卿告訴朕,殿試誰才是主考官?”
這個問題很簡單,殿試又稱廷試,還稱御試,一個御字,足以說明一切。
但群臣們卻無一人回答,因為只要說出答案,就等于同意讓李彥做狀元,而得罪蔡黨。
正所謂槍打出頭鳥,明哲保身,能做到這種官職,豈會連這些都不懂。
趙佶見無人回答,氣憤的指著群臣道“你們,你們……陳大人,你為人最是公正,卿告知朕,殿試誰也主考官?”
陳大人便是那名濃眉大眼的御史,此時,他心里也頗有些為難。
因為他發(fā)自內(nèi)心的認為,李彥真的不合適當(dāng)狀元,甚至不能稱之為讀書人。
無底線的阿諛奉承,不分青紅皂白的逢迎圣意,此等小人行徑,對大宋絕無半點好處,只會禍國殃民。
但被皇上點名,又不敢不答,只好為難道“是,是圣上您。”
“即是朕主考,眾卿還為何反駁朕的旨意。”
趙佶語氣平淡,可話里的意思已明顯帶出怒意,似乎有撕破臉的架勢。
“圣上息怒,臣等遵旨便是。”蔡京笑瞇瞇道。
趙佶一愣,竟沒想到蔡京會率先同意,反觀王輔卻是一言不發(fā)。
“好,擬旨,朕封李彥為新科狀元,國子監(jiān)博士……”
未等趙佶說完,蔡京突然道“皇上等等!”
“你!”趙佶怒目而視。
蔡京不慌不忙的站起身,走至殿中,行禮道“老臣以為,封狀元可以,封官就免了罷,正所謂學(xué)而優(yōu)則仕,老臣在此子身上,并沒有看到半點學(xué)識。”
“做狀元,不封官?”趙佶疑惑道。
“是的,老臣認為如此最好。當(dāng)然,圣上也可自行裁定,但,老臣是萬萬不會在委任文書上蓋相印的。而且老臣相信,三省六部所有官員也不會蓋印。”蔡京威脅道。
趙佶咽了口唾沫,掃視一圈,忽的心里沒有一絲底氣,連王輔在此事上都不與蔡京作對,如果自己繼續(xù)執(zhí)意堅持,恐怕難以收場。
礙于皇家尊嚴,并沒有表現(xiàn)退縮,而是改口道“宰執(zhí)以為如何?若真不封半點官職,恐怕會讓黎民百姓恥笑啊。”
“皇上英明,所以,老臣以為還是封楊若冰為狀元的好。”蔡京不依不饒道。
趙佶暗自運氣,牙咬的咯咯作響,對著百官道“眾卿家也是如此想法嗎?”
“皇上英明,宰相高瞻遠矚。”
如排練好的一般,無數(shù)人異口同聲,聲音之大,可繞梁三日而不消,在趙佶聽來,這每一道余音都如一把鋒利的刀子,切割著趙家的政權(quán)。
此時,趙佶才認識到事情的可怕,事實遠比想象的要糟。
本以為蔡京和王輔能相互制約,可以做到平衡,現(xiàn)在看來,王輔并沒有那么大能力。
而他已如漢獻帝一般,實實在在的成了一個傀儡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