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那即是如此,一切任憑宰執做主吧。”趙佶頹廢的站起身,走下御臺,當邁下第一個臺階,又不甘心的抬起頭,道“真要封李彥為符寶郎!”
蔡京愣了下,轉瞬笑道“遵旨!”
哼!
趙佶揮袖而去。
親眼目睹一場逼宮大戲,使李彥對朝堂黨派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蔡黨無疑是最龐大的,已經到了可以左右圣意的地步,就眼下的形式來看,如果蔡京想當皇帝,也并非難事。
但,由于宋朝重文輕武,今日參與朝會的皆是文職,如手握兵權的太尉高俅,就沒有出現。
所以,李彥無法確定除童貫外,是否還有領兵的將軍是蔡黨成員。
而王輔倒是讓李彥很失望,本以為這位少宰也是權勢通天之人,不成想竟毫無話語權。
當然,這里面也有王輔本身對李彥不友好的因素。
總之,這廝一句好話都沒有幫自己說。
趙佶走后,自然是蔡京主導,有大臣將蔡京的椅子搬至正中間。
“諸位同僚,奉圣上旨意,讓本官選拔新科三甲,本官深知責任重大,不敢疏忽,所以,本官以為……”
蔡京頓了下,接過考生們的試卷,竟在眾目睽睽之下,將考卷從中間撕開,道“除楊若冰為狀元外,就不選榜眼和探花了。”
啊?
眾人先是一怔,而后發出震耳欲聾的附和聲。
只一個朝會的工夫,便輕而易舉的毀了王輔謀策許久的計劃,這就是以不變應萬變。
如搏擊一般,在絕對的力量面前,技巧沒有任何作用。
這一次的較量,趙佶輸得一塌糊涂,王輔輸得一敗涂地。
至于李彥……也好不到哪去。
只聽蔡京譏諷道“哦,對了,圣上還欽點一位從七品符寶郎,這可是天恩啊,李大人還不快跪下謝恩?”
任憑李彥狂妄,可此時也毫無脾氣,雖然心里有一百個不愿,但還是跪下道“謝主隆恩。”
哈哈……
又引來百官的嘲笑。
一人指著李彥道“一會稱自己為奴,一會又說主,李大人難不成真是奴籍?”
李彥也忽然意識到有問題,因為這句話也是清朝的詞,心里暗恨,真是受滿清毒害太深了。
無法辯解,只有默默忍受,一直熬到散朝,才蔫頭耷腦的從大慶殿走出去,與旁人的滿面春風呈鮮明對比。
而新科狀元楊若冰則披紅戴花,騎著高頭大馬,敲鑼打鼓的在京都轉圈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