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姓宋,將來若她再嫁,是不是還要跟著她再嫁的丈夫姓,上哪家族譜合適?
若是還姓宋,那就還是宋家人,那就該留在宋家,不該被她帶走,況且晴姨娘不知所蹤,宋吟這一支就只有圓哥兒這個香火,宋家是絕對不會允許圓哥兒離開的。
在這種情況下,她要帶走圓哥兒,就算有了圣旨,也是困難重重,禮部的人第一個不放過她,御史臺那些咸吃蘿卜淡操心更是難辦。
她想清靜地活著,不想被卷入各種風波中。那么她和離的同時,帶走兒子的可能性就很小了。
和理,則骨肉分離。
那皇帝不許她和離,是不是不愿意讓她跟圓哥兒分開?
不,不對。
不是不讓圓哥兒離開她,而是不讓圓哥兒離開汴京。
他要把圓哥兒合理地放在眼皮子底下看著。
圓哥兒不是宋吟的孩子,但他一定會是某個男人的兒子,而圓哥兒生父的身份,很可能就是害她被追殺的原因。
皇帝一直是一個保護者的身份,他作為皇帝,如果要保護一個人,一定有千百種方法,可他選擇了最愚蠢的一種,派了幾個人在她身邊保護她,照樣允許她大搖大擺地出門逛夜市,也不干涉她帶著圓哥兒回娘家。
這不是把她當作必須保護的人,這是把她當做了必須保護的魚餌。
讓她不停上躥下跳,吸引殺手的視線,然后……
承平帝想要的是殺她的人。
這是江宛早就想明白的道理。
可現在她才知道,原來從頭到尾,她的意愿乃至于生命都是無關緊要的。
那么圓哥兒呢?
她沉默的時間太長,已經引起了承平帝的注意,而江宛因為出神,并沒有聽清承平帝的回答。
江宛坦然道“剛才走了神,不知陛下說了什么?!?
承平帝眼中精光一閃,依舊溫和道“你若改嫁了,你兒子自然要回池州宗族?!?
對,就是這個道理,說來說去,就是她一旦離開宋家,便要離開圓哥兒。
那么改嫁也不可行。
“妾身明白了。”
江宛起身行禮“方才妾身激憤之下,言行無狀,請陛下恕罪。”
“饒你一回?!背衅降勐唤浶牡?。
江宛又行一禮“謝陛下,妾身告退?!?
她心事重重地退了下去。
而跨過門檻時,她忽然想到上門做媒的明昌郡主。
皇帝的態度非常明顯,不希望她和離,也不希望她改嫁,就要她安安分分守著圓哥兒。
可皇后怎么又叫人給她做媒,她若因畏懼皇后權勢而答應了,皇帝的盤算豈不全落空了。
難道皇后不知道皇帝的心思?
這也不可能啊,皇后那么聰明的人,總不至于一點蛛絲馬跡也不曾發現。
可若皇后知道,她又為什么要做一件與皇帝的意愿背道相馳的事?
寧剡前程大好,就算是傳出曾和寡婦議親的傳聞也于名聲有損,畢竟是親侄子,就算皇后料定了她會拒絕,也應該不會主動犧牲自己親侄子。
那就是有人逼她。
她可是皇后,滿天下女人里的第一把交椅……
也不對,還有太后。
是太后!
江宛一時有了醍醐灌頂之感。
她想到明昌郡主有意點了她與昭王的傳聞,又想到昭王是長孫太后最疼愛的小兒子。
江宛恍然大悟,曉得皇后的確是遭了無妄之災,還是因為她。
太監把她送到宮門口,江宛回過神道謝。
出了宮門,便見春鳶在馬車邊焦急地望過來。
江宛一步步走得很穩,可一摸到春鳶的手,她的腿便軟了下去。
春鳶立即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