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展一邊遠距離地跟隨著夏如春,一邊給夏如花發微信。
給夏如花在微信上接連發出幾條文字信息之后,沒有一點動靜,師展又用語音把自己看到的情形言簡意賅地說了幾句,盯著微信等著夏如花的回復。
沒有夏如花任何回音,如石沉大海。
真是急死人了!
莫非這夏如花關機睡覺?
再看手機顯示的時間,都凌晨兩點多了,可能真的是睡著了。
這時,前方的夏如春在古石橋下又消失了。
師展緊跑了幾步來到古石橋下,發現綠道的前方沒有夏如春的身影。
而綠道在這里有個分道,一條是繼續往石門溪上游走,別一條方向是在石橋一側往公路方向上去幾個臺階,方向是石橋和公路。
綠道前方沒有夏如花的身影,那可能就是從石橋側邊的臺階上去了,如果是從這石橋側邊的臺階上去,那夏如春很有可能是返回去她“媽媽”家小木屋。
師展想到這里,就往石橋邊的臺階走上去,左右看了看,沒有夏如春的身影,就加快步子往早上走過的小石徑進去,總要看到夏如春的身影,才能讓人放心。
師展一瘸一拐地快速走進小竹林,再走到小木屋前的小橋頭。這里一片寂靜,還是沒有發現夏如春的身影。
根據師展他自己對速度的測算,就是夏如春回小木屋,他應該可以在夏如春走到小木屋柵欄前趕上她的,可是眼前的小木屋根本沒有夏如春的身影,就是小木屋那燈光下的大門也還是緊閉著的。
莫非判斷錯誤?
師展不敢遲疑,馬上又一瘸一拐地原路返回到古石橋上。
上了古石橋,從橋上往下看,四周的情況比較清晰,結果讓師展發現了,夏如春不是往綠道上游走了,也沒有往石橋側邊的臺階上來,而是走到了石橋下的一個深水潭邊上,在一個高高的巖石背上坐著發呆。
看她那神情,應該是非常地頹廢不堪,她雙臂抱頭,把頭深深地埋在自己的雙腿之間。
石門溪在石橋下的前方,有一個不大的落差,落差之下形成了一個大大的深水潭,面積大約有一個籃球場那么大。月光下,波光粼粼,黑乎乎的,看上去特別地幽深。
夏如春干嘛要坐在那巖石背上發呆?
有一個概念嗡地一聲在師展的腦海地敲響。
她要跳河?
師展他腦海浮現出這個概念后,心都提上了噪子眼上來了。他馬上又從石橋邊側的臺階跑下去,把自己藏身于石橋下綠道上的陰影之中,眼睛死死地盯著前方巖石背上的夏如春。
從這個位置觀察夏如春的動靜最好,能看清晰她的一舉一動,她不會注意到師展他的存在。
再有一個,即便是有人在附近走動,也很難發現橋底下的他。
這一來回折騰,師展已經是大汗淋漓,還有一點虛脫的感覺,就一屁股坐在綠道的防腐木上了。
坐著無聊,師展就分析起下一步的種種可能。
夏如春是怎么到達那巖石背上的呢。
看樣子,夏如春是從綠道的一個小缺口走下去,再爬上大巖石背的,可以看出那是一個被垂釣的人經常走動而形成的小路。
站在這大巖石背上垂釣,可是最佳位置。
那跳潭呢?
如果夏如春她就想從巖石背那兒往下一跳,師展從綠道上往那兒跑過去,起碼得十幾分鐘,這十幾分鐘可是會要人命的。
那,咋辦?
直接從這兒往深潭里跳下去救人?
行嗎?
這兒跳下去可能有十幾米高啊。
這高程有多高先不去說它,深水潭的水深根本看不清楚。萬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