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有時候就是要用辯證的觀點看問題。
外婆雖然不走運地患上了健忘癥,沒能見證外孫的飛黃騰達——
可同樣的,她也沒看到陳成夜奔出逃的狼狽啊!
貧窮并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窮人嘗到衣食無憂后,重歸貧困!
那才是最不能讓人接受的!
既然外婆沒有感受到榮華富貴的優(yōu)渥,自然也就沒有跌落云端后的失落!
事后再回想,可以算是一種安慰了。
這么說來,開元二十四年的上元節(jié)詩戰(zhàn)也就不算一件傷心事了?
錯!
這事還有后續(xù)發(fā)展。
那個與陳成大戰(zhàn)三百回合、不分勝負的青年,究竟是何方神圣?
陳成拿出了那么多后世有名的詩(名義上是作為謎語出現(xiàn)的),對方都沒有落入下風,一直到亮出李白大作,這位老哥才瀟灑離去的。
陳成當時并沒有詢問這老哥的姓名家世,因為那時的他初生牛犢不怕虎,也沒有體會到盛唐詩壇人才輩出的可怕,自認為有那么多詩篇,除了李杜之外,在大唐自然是橫著走的存在,自封“天下第三才子”(有點越南世界第三軍事強國的味道。)
后來遇到了王維,就退而稱自己為“第四才子”;
再遇張九齡,為“第五才子”;
遇孟夫子,為“第六才子”;
遇王昌齡大叔,為“第七才子”……
遇嶺南眾人組建的“正義聯(lián)盟”,算了,陳某人啥也不是……
大約是過了許久之后,陳成才從旁人口中得知那青年的姓名籍貫,差點腸子都悔青了!
不是別人,正是杜甫杜子美!
這位大大于開元二十三年回到學籍所在地(出生地)參加“鄉(xiāng)貢”,開元二十四年又來到東都洛陽準備參加進士考試。
他有正兒八經(jīng)的學業(yè),自然對于“上元節(jié)詩會”這種“歪門邪道”不甚在意,資格讓給陳成便給了。
陳成一想到錯過了與杜甫大大親密相交、結成“忘年之交”的機會,自然是悔之莫及!
毫無疑問,這是他到大唐遇到的最厲害的絕頂巨神啊!
等他反應過來,再想去登門拜訪,結果杜先生已經(jīng)離開洛陽,外出漫游去了!
杜先生也不是悠閑地出門旅游去的,純粹是壓力山大,避出東都。
為何那日陳成沒有收到“上元節(jié)詩會”的入場券?
原因就在于,當時他們席間的“明府”(監(jiān)令)與杜甫有故,心想你個小孩子湊什么熱鬧!真比詩還是要看我們子美的!
不要小看青年杜先生,畢竟他祖父杜審言不僅是進士出身,而且做過部級高官,也曾當過洛陽縣縣丞——在東都還是有點影響的。如果杜甫早出生幾年,靠著祖父的關系,不用考也能弄個高官做。
再去比比小陳落魄的家世……算了,小孩你哪涼快哪呆著去吧!
“明府”找到杜先生,誆騙他那小孩的老娘喊他回家吃飯了,還是子美你頂了缺,去上陽宮前吧!
青年杜甫一聽合情合理,為身不由己的陳小孩感到惋惜,自己便前去參加詩戰(zhàn)。
結果呢?
李林甫的幾個傻兒子名列前茅,曾被小陳胖揍的李八郎也在內(nèi)——
杜甫空有滿腹才華,在上元節(jié)詩會上啥名堂沒混到!
再往之后,科舉落榜。
連番挫敗,嚴重打擊了這位原本信心爆棚的天才。
這些垃圾都能考上,偏偏我考不上?
委屈之下,怎么辦?
回家找爸爸唄。
老爸杜閑時任兗州司馬,便到兗州去省親。在山東、河北一帶漫游的過程中,結交了不少朋友,在陳成在這年千秋節(jié)一舉成名的同時,杜甫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