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位愛卿以為如何?”
嬴政再次拋出一個重磅炸彈,引起滿朝文武嘩然。
“陛下,楚人治楚方知荊楚之禮樂,魏人治魏方知富魏之繁華,趙人治趙方知悍趙之習俗……”
太中大夫走了出來,對嬴政諫言道。
“你的意思是秦人就不知禮樂?關中就不如魏地繁華?趙之習俗就不是大秦的習俗?”
嬴政臉色凌冽,凝視著太中大夫,一字一句質問道。
太中大夫頓時低下頭,一臉錯愕之色。
自己是這個意思嗎?
明明是說楚人比其它地方的人更了楚地風土人情,魏人更明白魏地商貿往來,趙人更清楚趙地民風彪悍。
怎么到了陛下嘴中,自己的話完變了樣?
這可大不敬之罪啊!
他哪里還敢再多言,只能老老實實低著頭,站在那里,一副做錯事的小孩子模樣,等候家長處罰。
“陛下,若趙人治楚,楚人治魏,魏人治趙,官府威信何存?”
中大夫也站了起來,出口道。
“這天下是楚人,趙人,燕人,魏人,齊人,韓人的?還是大秦的?官府威信要靠當地權貴維持,如此官府朕要之何用?”
嬴政再次反問道。
“陛下,山東六國雖亡,可治理廣闊六國之地,若無當地貴族支持,朝廷官吏政令如何通行?”
諫議大夫站了出來開口道。
“那不如放棄山東六國之地,讓他們復國自治,秦人龜縮于關中如何?”
嬴政不咸不淡道。
“陛下此令需慎重,牽一發而動身,若六國舊辟揭竿而起,恐會動搖國本。”
御史丞百里華也憂心忡忡道。
“朕給他們機會,朕能橫掃六國一次,就能一統天下第二次,再滅一遍六國便是。朕倒要看看,這天下誰能動搖大秦帝國。”
嬴政坐在王座上,神色風輕云淡,聲音雖然不大,可卻散發著無盡的霸道。
“陛下威武,大秦萬年。”
頓時,滿殿文武大臣,無不站了起來,對著嬴政一拜,恭敬道。
很多心思聰慧之人,已經從陛下的這句話中讀出了不同尋常的意味。
陛下這根本就是在逼著六國貴胄造反,如此才好名正言順的滅了他們。
“自今日起,楚人不治楚,趙人不治趙,燕人不治燕,齊人不治齊,魏人不治魏,韓人不治韓,秦人也不治秦。”
“十年為一個任期,就近調任,上至郡守,下至縣令,凡帝國之吏,不得在故里為官,違令者罷官奪職。”
嬴政一席話,不異于一顆巨石從天而降,落入了風平浪靜的大海之中,掀起了滔天巨浪。
“臣等謹遵陛下圣喻。”
眾文武大臣立刻都站了起來,拱手一拜道。
有人歡喜有人愁,但凡改制推行新政,都有受益者與利益受損者。
但無論如何,在陛下強硬的態度下,誰能逆轉滔滔大勢?
若不能,便只能順勢而為,否則必將撞一個頭破血流,甚至滿門獲罪。
“朕感覺精力大不如前,今日諸位愛卿都在,便議一議諸公子,誰可擔當儲君重擔。”
嬴政看著剛剛做下去的群臣,再次石破天驚的開口道。
下面群臣頓時交頭接耳,議論紛紛起來。
陛下膝下公子有近三十個,其中大多以加冠。
眾公子之中,以長公子扶蘇最為出眾,有口皆碑。
無論朝野上下,誰人不知長公子扶蘇之賢名?
“陛下,長公子扶蘇仁義謙恭,當為儲君。”
“臣,附議。”
“臣,附議。”
御史丞百里華率先開口之后,立刻引得大半群臣附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