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你,你當我愿意要似的!”
就因為這個英雄之名,害得他回來送死,趙曄都恨死這名頭了。
“其實,也沒有兩位殿下想的那么難。”
這時,隨隊回宋的謝明開口了。
“時下北條得宗家的執權北條時宗極是親宋,對我朝尤為友好。”
趙曄搖頭,“謝將軍想的簡單了!國與國之接,哪來的敵友之分?說不定真不敵大元那一天,就把大宋賣了。如今因為大宋禍引東瀛,北條時宗不見得還像以往那般友善。”
說到這兒,似乎更堅定了心中的判斷,對趙維道:“要不,算了吧?就當不知道,全速過去就是了。”
不想,趙維擰著眉頭,“不行啊,這一面還非得見不可。他娘的,要不上岸先抓個舌頭吧?看看元軍到底拿沒拿下東瀛。要是還沒打到這邊,再說?”
兩位在這糾結,謝明實在看不下去了。
“二位殿下,真不用這般謹慎,北條時宗必然盛情以待!”
趙維、趙曄:“為啥?”
謝明:“這么說吧,時宗除了身體里流的是得宗家族的血,其它任何方面都看不出是個東瀛人。從小到大,身邊的佛僧、老師、謀士皆是宋人。”
“其實十幾年前,元朝遣使到東瀛勸降的時候,得宗家族的執權就死咬大宋才是中原正統,誓不降元的志向不放。殿下絲毫不用懷疑。”
......
繼續閱讀,后面更精彩!
其實,趙維陷入了一個誤區。
受后世甲午戰爭,尤其是侵華戰爭的影響,趙維始終認為日本人靠不住,對鬼子更沒什么好感。
實則不然,至少在鐮倉時代和之前的平安時代,東瀛人更多的是可愛。
對中原王朝的態度,也已經不能用仰慕來形容了。
說句不好聽的,比親兒子還孝順!
這里面有三個原因:
第一,別看日本歷史恨不得寫到幾十萬年前,天照大神都得放正史里。
可實際上,在南北朝之前,日本就和蠻荒野人沒有什么分別,其文明程度可能還不如美洲的印第安人。
是自南北朝之后,中原文化陸續進入三島,不但給他們帶去了先進的冶煉工藝、禮教律法,徹底開化了東瀛,也把漢人思維帶到了那里。
從南北朝開始,一直到明朝前期,東瀛學習中原可以說是全方位無死角的。
從建筑到冶煉,再到政治經濟,連貨幣用的都是宋錢。
這使得東瀛人對中原王朝的好感是自然形成的,在所有稱臣的藩屬國中,最為牢固。
第二,是來自地理上的原因。
不單單是東瀛孤懸海外,不受中原戰爭威脅的緣故。更重要的是,東瀛除了內戰,對外戰爭的首要敵人是朝鮮半島的高麗人。
之前說過,朝鮮半島從來就是墻頭草,誰強就跟誰。自己強一點就得嘚瑟一下,然后被爸爸教訓。
隋朝時,跟“楊家二爺”叫板,氣的二爺三征高句麗,把江山都賠進去了。
高句麗一看更覺得行了,又跟世民哥瞪眼珠子。
世民哥能慣你那毛病?
他比楊二爺莽不說,還比二爺陰的多。
結果來了個瓷實的,一巴掌把高句麗拍死,再也沒爬起來過。從此成了乖寶寶,開啟認爹之旅。
唐強就尊唐為父,契丹發跡就認契丹為爹。后來遼朝被女真人擊敗,轉頭就給金國盡孝。等到橫掃歐亞的蒙古一來,自是比誰都跪的快。
但跪的快有跪得快的好處,小弟這么孝順,不借蒙古人的手除了心腹大患,都對不起直不起來的膝蓋。
所以,自從認了蒙古爹之后,就開始慫恿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