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哈哈。”
趙維:我忍你大爺!
突然想明白一個事兒,特么老子是個惡棍來的啊!來大都是領人回家,可不是來當小媳婦的啊!
這特么不符合爺的人設啊?
登時挽起袖擺,猛的眼珠子一立。
“我讓你......”
剛要沖上去捶人,結果城門外突現一輛官車,離的老遠便有尖聲傳唱。
“蒙古大汗詔喻,謝枋得...趙維聽旨~~~!”
所有人都是一怔,趙維也是生生止住去勢,目光落于官車之上。
只見車駕緩緩而前,于隊前停住。
一個四十來歲,下巴沒毛兒,碧綠眼珠的“洋太監”自車上擎旨而下。
“謝枋得,趙維聽旨!”
“......”
“......”
趙維和剛從車上下來的謝疊山對視一眼,趕緊長揖下拜,做迎旨狀。
只是那洋太監一看,卻是微微皺眉。
無它,元朝禮節,臣見君,或聆聽君喻,是要跪的。這也是后世對古人見皇帝要跪著,這種錯覺的源頭。
其實,膝蓋軟就是打元朝開始的,之前的華夏可沒這一說。
漢唐時期,臣子見君不說平起平坐吧,那也是坐著和領導說話。
到了宋朝,趙匡胤不講究,上朝之前讓太監把臣子的椅子偷著撤了。所以從那時起,就是站著匯報工作了。
繼續閱讀,后面更精彩!
只有到了元朝開始,臣子在君王面前徹底失去了尊嚴。見面要跪,聽旨要跪,光跪還不行,還得磕頭,恨不得皇帝放個屁都得磕頭謝恩。
此時,洋太監嫌棄地瞪了二人一眼,心說,真不識禮數。
然而為了彰顯大元皇帝的胸懷,加之二人初來乍到,也確實不懂元禮,所以洋太監也不好多說什么。
高聲唱旨,大意就和忽必烈在大寧宮中議出來的結果一樣。
謝枋得棄暗投明,其心可嘉,留大都聽用。
趙維可做舊宋表率,封寧國侯,賜同儀駕班、侯爵府宅。
趙維一聽,幾個意思?寧國侯?這可比他那個殘宋寧王值錢多了哈。
接了旨,謝了恩,趙維眼神飄忽,似乎若有所想。
湊到洋太監身邊,翻手塞過去一個大金餅子。
“敢問大監....貴姓?聽口音不像本地人啊!”
洋太監挑眉,心說,禮數不懂,倒還挺上道兒的嘛!
不著痕跡地把錢一收,本著伸手不打笑臉人的原則。
“免貴,阿丹.艾迪勒,來自麥加。”
“哦。”趙維恍然,“原來是阿丹大官。”
洋太監一笑,“不敢當!寧國侯可稱呼我為艾迪勒。”
“那怎么行?”趙維不依,“在我們華夏人眼里,直稱別人之名乃是不敬!”
阿丹艾迪勒無語,“艾迪勒才是阿丹的父姓。”
“呃。”趙維大窘,沒文化是挺可怕的,拍馬屁都拍不正。
阿丹.艾迪勒懶得和他費唾沫,“寧國侯有何事,不妨直說。”
趙維一聽,登時一副局促之相的搓著手。
“也...沒什么大事兒...就是想請問艾迪勒大官,這個這個...這個寧國侯就是個擺設吧?我以后是不是得收斂點?”
艾迪勒皺眉,“侯爺這是什么話?我大元的王侯個個都是寶貝,受皇恩隆幸,怎么會是擺設?”
趙維苦臉,“我...我跟別人不一樣,我不是......”左右看看,“我不是降過來的嘛,還姓趙!”
艾迪勒無語,“奉勸侯爺,不要把舊宋腐朽的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