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這回答的卻是痛快。
“時才來報,執權之軍受阻,難以援助二城,正是躊躇之時。今日殿下到訪的消息也已派人告知執權,想來用不了幾日,便會回城一見。”
“那好吧!”
趙維也沒別的辦法,只能等北條時宗回來再問個明白。
.....
就這樣,趙維在鐮倉等了四天。
直到第四天的黃昏,夕陽之下,一位身著東瀛武士鎧甲的威武將軍,領十數騎出現在鐮倉城下,飛騎入城。
當夜,趙維被秘密引到時宗住所,二人終得相見。
趙維滿眼熱切,上前就拜,“大兄別來無恙!”
北條時宗滿眼疲憊,乃是日夜兼程而歸,急忙虛扶趙維,“賢弟多禮!經年不見,想煞為兄啊!”
隨后,皆是神情激動,互訴“相思之苦”。
繞了足足半個時辰,特么連趙維這一年多睡過幾回黛西婭都快聊出來了,終于繞到正題。
“時宗大兄怎至如此不智,竟把所有主力全壓在了九洲島上?如今伯顏二十萬大軍直插本洲,當如何是好?”
“二十萬嗎?”
北條時宗一呃,卻是直到此時才知道進入本洲島的元軍具體數目。
長嘆一聲,“元人果然大手筆。大陸之國一出手,便非我東瀛可比啊!”
嘆罷,正視趙維,“實不相瞞,我東瀛主力并非盡在九洲。”
“哦?”趙維一怔,“什么意思?”
繼續閱讀
“九洲前線,只有戰兵十萬!”
“十萬!?”這個數字嚇了趙維一跳。
按理來說,十萬是多了。因為東瀛覲見中原,最近的一次上奏,是“有民四十萬”。
大宋那幫不識海外的棒槌,自然認為東瀛四島只有四十萬百姓。能有十萬武士,簡直就是個奇跡。
而實際上,完全不是那么回事。
趙維也是這趟來才知道的,讓小日本兒給忽悠了。
倭國只有帶刀武士才叫“民”,其他的根本不算人。
“有民四十萬”,就是有兵四十萬。實際上的耕農百性,有八百萬之眾。
那么問題就來了,你別管這四十萬世襲武士之中有沒有老人和未成年的小孩,不管怎么說,只派十萬人去硬撼張弘范的四十萬大軍,也有點癡人說夢。
而且,如果九洲只有四十萬,那其他的兵呢?怎么本洲沒有防御呢?
這讓趙維怎能不驚?
故作驚訝道:“大兄瘋了?十萬之軍怎能擋得住張洪范?甚至戰敗之后,想撤都撤不回來。此為昏招,實乃不智!”
“哼!”北條時宗傲然一笑,滿眼都是驕傲與自豪。
“實話與賢弟說吧,那十萬之兵就沒打算撤下來!”
“那是十萬白發之軍,皆為得宗家的遲暮老卒,還有各領國的老弱武士組成,由時宗的叔伯們親自帶領。出征之前便已經做好了玉碎九洲的準備,不戰至最后一人,絕不罷休!”
趙維:“!!!”
都說武士道精神夠狠,這是真特么的狠啊!拿十萬老兵堵住張弘范,這事兒誰干得出來?
看著北條時宗,“那大兄的主力為何...為何不上前線,也不與伯顏正面一戰?”
北條時宗依舊傲然,“因為主要戰力都在這里!”
說著話,北條時宗指著屋中的山河圖一處,趙維一看,“陸奧城?”
“正是!”
陸奧城,本洲島最北邊的一座城池,與北海道隔海相望。
看到這里,趙維哪里還不明白。
看來,北條時宗是完全采用了趙維留給他的航圖,堅守陸奧,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