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劫人的時候,趙維其實沒想太多,其實就如忽必烈評價的那般——賊不走空。
而且那些人中,除了趙友欽、黃道婆等少數南方漢人,對趙維這個活土匪的“解救”深表歡迎之外。
其余的,要么是色目人,要么是蒙古人和北地漢人,還都挺驕傲,拒不配合寧王殿下的工作,還罵人。
沒辦法了,灌了藥,塞箱子里睡去吧!能活著到釣魚城,算你的造化。
別說,路上真死了兩個。
到釣魚城之后,趙維忙著往回運金子,運土豆,哪有工夫管他們,只是對其中一些人的名字有些印象。
如果他記得沒錯,這個阿老瓦丁和亦思馬因絕對在那批匠人之中,而且是活著到釣魚城了。
他這一嗓子不要緊,馬二爺小跑著進來。
“什么玩意?那批匠人?廚房地窖里塞著呢啊!”
趙維一聽,“嚓,怠慢了。”
吩咐馬二爺,“去!都給我提過來。”
馬二爺自是從命,顛顛的去提人。
只是文天祥與一眾將校還有點懵,劫保定他們是參加了的,而且對寧王的出格之舉還頗有微詞,“逃難呢,你打什么劫?”
可是,現在看來......
“那倆人會造回回炮?”
文天祥和王應麟面色凝重,糾正道:“不是會造,實則就是那二人所創。”
看著趙維,心說,這兩小子還真讓你撞上了?
而趙維那邊,下巴早就上天了,對著曹琦、張起崖等人叫嚷:
“我就說吧,有備無患,逮回來早晚有用處!你們當時還跟我吹鼻子瞪眼。怎么樣?你就說,怎么樣!?”
大伙兒:“......”
怎么看趙維怎么像小人得志。
過了一會兒,馬小乙帶人把四十多個衣著各不相同的匠人領進院中,其中甚至還有穿著元朝官服的官員。
這是那十九個高級匠師中除了死的兩個,還有已經為大宋服務的幾個之外的十多個,還有三十個大馬士革鐵匠。
見了趙維,那可真是精彩至極,是干什么的都有。
有的呼喝上罵,“賊人,我與拼了!”
要不是馬二爺和兵卒眼快,還真能干趙維個烏眼青。
有的則是眼神怨毒,卻不動手,只是惡狠狠地看著趙維。
當然,也有受不住苦,跪在地上求饒的,揚言趙維讓他們干什么他們就干什么。
看的文天祥等人都是于心不忍,趙維把人家折磨的實在不輕。
但是,話說回來,三個多月啊,扔在箱子里,吃喝拉撒根本就不是人過的日子。
可即便如此,這幫人還有一部分能這么硬氣的誓不歸順,著實也讓大伙動容。
那么為什么就不肯投降呢?真是忠于元朝?
是,也不是。
這里不得不說,歷史上,對元朝的印象始終不好,認為就是能打會打的蠻人,還欺壓漢人,不用漢官,使得讀書人都被逼得去寫小說了。
不信你看后世那么多的名著都出自元朝,也佐證了這一點。
但是其實,不是那么回事。
蒙古人能得天下,真不僅僅是能打會打那么簡單。他們的很多做法,雖然不討好文人,但對當時來說,是領先漢人一大截的。
比如說,對待工匠和技術人才的態度。
只這一點,就是漢人沒法去比的。
忽必烈極重視工匠和技術人才,待遇就比宋朝高了不是一點點,以至于當時全世界的頂尖技術人才都集中在元朝。
你在大都,在保定府,可以看到漢人,也可以看到阿拉伯人,甚至是白人和被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