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那個混蛋小子,忽必烈不由出神。
待回魂之后,悠悠發問:“那小子確定已經離開了釣魚城?”
阿丹聞聲,自然知道皇帝說的是趙維,急忙答道:“確定。去年七月離開的釣魚城,文天祥、謝疊山,還有趙與芮等人隨行,應該是往扶桑宋廷去了。”
忽必烈擰著眉頭,雖然這個情報他早就知道,而且不止問了阿丹一次,還是不由道:“真的去了扶桑?他怎么去的?”
阿丹則道:“應該是走陸路南下。具體哪條路,又或者從是安南,還是吳哥下海,恕奴婢無能,未曾得知?!?
“嗯?!?
忽必烈點了點頭,又翻找出一張南海諸國的山河圖,仔細看了半晌。
最后指向安南的紅河口道:“應該是這里的了!”
“前年羅氏鬼國叛出,朕只當南獠反復,未加重視?,F在看來,這是自巴蜀南下安南的的必經之路,卻是明朗許多。”
沉吟又道:“他那么多銀子,想必也是從這條路運進四川的?!?
阿丹一動,愣了愣,“那...那奴婢是否要向安南派些人手,探查一二?”
見忽必烈盯著圖未發一言,急聲又道:“湖廣王相阿里海牙雖調軍在北,卻也是還有一戰之力的?!?
言下之意,可讓阿里海牙征服安南,畢竟這早在朝廷原本的計劃之內。
此言一出,忽必烈眉頭皺的更深,依舊看著圖。
“扶桑宋廷那邊有消息嗎?”
阿丹回道:“有!日前剛到,但不多!”
“說!”
阿丹,“之前數年,皆因路途太過遙遠,加上宋廷嚴查,我們的人想回傳詳報幾乎沒有可能。卻是最近,方有消息歷盡堅辛經由時宗朝傳回來了,但也極為有限?!?
“眼線說,目前叛宋所在,為時宗朝以南萬里。”
“萬里?”忽必烈怔了怔,隨之苦笑,“跑的真遠啊!”
擺手道:“接著講!”
“喏!”
阿丹稱喏繼續道:“叛宋所在,東西皆是大洋,水路四通。周遭金銀甚多,農田無憂,林木亦屬遍地,獨缺鐵礦。目前,無論農事或兵戈,皆由銅造?!?
“銅器?”忽必烈再疑,“就是漢人古籍所言之青銅?”
阿丹點頭,“正是此物。漢人古匠技藝高超,古時以銅鑄器,巔峰可達金鐵之堅,尤為強悍。不過,青銅之法甚繁,費時費工,且造價遠高于鐵,所以精鋼問世之后便被漢人所棄。”
“如今扶桑缺鐵若渴,無奈之下,只得重拾鑄銅之法?!?
“是嗎?”忽必烈干笑。
如今的漢地已經難見青銅古兵,忽必烈更沒見過,只聞書中所云。
不過,忽必烈覺得書上有點夸張了,認為銅器不太可能做的如鋼鐵般堅韌。
就算能,也一定不如鋼鐵,更不能成軍裝備。要是這樣的話,卻是不足為慮。
略帶幾分嘲諷,“選來選去,跑的倒遠,卻選了這么一塊缺鐵之地,也不知道宋人到底怎么想的?!?
陳丹接話,“陛下不知,扶桑似乎極缺鐵礦,宋人南北探尋數千里,也沒找到一處大礦。小礦倒有,但埋地極深,幾乎沒有開采的可能?!?
“哦?!焙霰亓衣牭挠腥?,若是這個原因,倒是怪不得宋人。
“繼續說?!?
“喏。除了缺鐵,還有就是,叛宋所在周邊,也有當地土人部落若干?!?
忽必烈一聽,眉頭再皺,“多嗎?”
如果土人眾多,也是個麻煩。
卻聞阿丹道:“詳報上沒有特意提及土人具體數量,只說有少量土人。奴婢猜測,當和東瀛碰到的情況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