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軍出來,死的人多了,趙維沒法向川人交代。
“四哥,再等等!”
“等個屁!”趙維罵了一句,“現在是躲責任的時候嗎?就我來定吧!也不用與相公們商量了,這個鍋,我來背!”
“海娃,你這就安排人回航,讓文相公去辦吧!不要等圣旨了,拿我的手書回去,就說寧王需要川軍。”
“四哥!”海娃有些動容,甚至后悔把這事兒說出來。
“我就是嘴賤,明天上朝述職再說不行嗎?”
“別扯那些沒用的!”趙維不容有疑,“既然我當了這個權臣,哪有不背鍋的道理?就這么定了,說下一件事。”
眾人默然,看著趙維仿佛又回到了幾年前——熱血、不記身前身后名的那個寧王。
海娃知道趙維說一不二,定下來的事兒,再說什么也沒用,也只能作罷。
繼續道:“另外就是,錦衣衛從大都傳回來的消息,忽必烈有心一統蒙古,與四大汗國達成了協議,各成進兵之路,要會師扶桑。”
“而且,忽必烈發現了一個驚天之密——天下是圓的!”
眾人一驚,對視一眼,隨之笑了。
“果然!”趙孟禧苦笑搖頭,對趙維道,“還真讓你說對了!”
海娃一愣,“什么意思?”
好吧,海娃離開扶桑的時候,是兩年大計剛成形的時候,是與文天祥一起離開的。
那時候,趙孟禧還沒來,大宋也沒分析出蒙古各汗的戰略意圖。
此時,海娃帶來確切消息,卻是印證了趙維的猜測,為戰略調整提供了佐證。
聽趙孟禧詳細說完,海娃也是驚喜,“原來四哥早就猜到了?”
“我還擔心呢,擔心消息送來晚了,來不及。”
趙維也笑,“運氣罷了。能坐實此事,也是好事,起碼省了朝中一些不確定的猜測。”
之前畢竟是推斷,沒有實證,朝廷的戰略調整,說心理話,有賭的成分。
可是現在,消息坐實,也能踏踏實實的一條道走到黑了。
海娃道:“現在已經確定的是,欽察汗和窩闊臺汗的聯軍已經拿下了羅斯國大半領土,正在向維京進發。如果不出意外的話,最多一年,他們就能得到出海口。”
“伊爾汗那邊,也就半年就能平定東羅馬。”
“最快的是察合臺,都哇汗親征。德里蘇丹降了,如今可能已經下海了。”
趙維仔細地聽著,皺眉不己。
按海娃所言,最快的是察合臺。不過他也知道,威脅最小的也是察合臺汗。
從印度半島那個地方想來美洲,累死他!
值得擔心的,還是其他三大汗國。
太快了!
蒙古人在這個時代幾乎是無敵的存在,失去了還算有戰斗力的阿拉伯人阻攔,打白人就跟打孫子一樣。
“對了。”正在趙維沉吟的時候,海娃又補充一句、
“元太子真金,帶著三子,也就是晉王鐵穆耳,還有魯國公主,于四月末從東瀛陸奧出發,這會已經在來扶桑的路上了。”
“哦?”
趙維一怔,突然腦中有了一絲清明。
蹦出一句,“你們說,咱們能不能在大戰之前,給蒙古人弄出點麻煩?別等人家擺好了陣勢,咱們再傻乎乎的往上撞啊!”
眾人一滯,“什么意思?先發制人?”
......
。
宋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