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批新移民皆是大義之民,聽聞宋廷遠遁萬萬里還不忘復興故國,要與蒙古人決戰,皆是懷著舍身報效之意決然登船,艱辛而來。
來之前,他們是有準備的,猜測大宋在扶桑過的必然辛苦。
你想嘛,遠走萬萬里,漂泊無定,好不容易安頓下來,還要應付元朝的追擊,更要苦心救國搞建設,那日子能好才怪呢!不缺衣少食忍凍挨餓的,就算老天爺開眼了。
他們已經準備好與大宋一道吃苦受難,更做好一去不回,以身報國的準備。
簡直就是大義凜然,慷慨赴會。
結果一下船,這差距也太大了吧?
兩位相公親自來接船,識字或者之前在官府當過差的直接領走,當官的當官,進銀行的進銀行。
就算不識字的,下船第一件事兒也是分房產,分金銀,言明要先把家安頓下來再行報國。
這好日子,哪找去?
而且,這個新崖山怎么看怎么不像是逃難的級別好吧?
海港蔚為壯觀,可容千艘海船出入,中原沿海也不見這么大的港口。
與海港相連的新崖山城,那就更離譜了,鋪陳海岸坡地,一眼看不到頭兒。
據說,現在已經向內陸延伸出二十余里了。
到處都是人,有宋人,也有穿著迥異的土人,一派欣欣向榮之姿。
咋感覺日子過的比中原還滋潤呢?
不光是移民,易老將軍也挺懵的。
在安南,已經聽文天祥大概說了扶桑的情況,現在是元朝逼近,蒙古各大汗國即將齊聚扶桑。
而大宋缺兵少將,正是危亡之際,可把易老將軍急壞了,也把巴蜀的將校們急壞了。
幾乎是間不容發,舉六萬川軍出蜀,支援扶桑。連易世英七八十歲了,還要忍受海上之苦,搏命來援。
不開玩笑,這么大歲數,別說宋朝,就是后世折騰這么遠的路途也難吃得消啊!
易老將軍完全是一口報國之氣在那頂著,也幸得半生戎馬造就了一副好身板,這才九死一生的殺過來了。
可是,這還沒下船呢,就感覺不一樣了。
看著趙維,“殿下,這....似乎也沒太大危機吧?”
趙維尷尬一笑,瞅了眼蘇劉義和陳宜中那邊,也替兩位相公丟人。
堂堂救難之臣淪落到碼頭搶人的地步,也是沒誰了。
“老將軍不用理會,兩位相公也是沒辦法,新降了五六十座城池,朝廷正是文武匱乏之際,只能如此了?!?
“噗??!”
易世英一口氣沒上來,差點升天,“多少?”
什么時候收服城池都幾十幾十的算了?“五...六十?”
趙維這邊也不多言,“這些以后細說,官家還在棧橋相迎,小子扶老將軍下船!”
趙維是親自登船迎接的,趙昺、張世杰等人卻是還在碼頭上等著呢。
易世英聽罷,自是受寵若驚,“哪里使得?勞煩官家與太尉親至?”
趙維卻道:“就憑老將軍在凌霄城一守就是幾十年,便當得起這待遇!”
趙維是發自肺腑的,易老將軍官職雖不高,可是就憑他死守孤城的氣節,憑他滿頭白發還要萬里馳援的忠勇,就該有這樣的待遇。
攙扶老將軍下船,就見遠處,身著龍袍的趙昺率眾而立。
老將軍自是激動萬分,掙脫趙維,搶步上前。
撲到趙昺身前,就是一計大禮,“臣,易世英,見過圣人?。 ?
只見趙昺不見了平時的乖張嬉鬧,見老將下拜,急搶一步,趕在易世英拜下去之前,生生把大禮給攔了下來。
“老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