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昺將易世英扶正,只念叨了一句老將軍,便不再多言。
退后三步,抱手額前,高揖及地。
身后的太尉、相公們緊隨皇駕,鞠躬折腰。
“老將軍古稀之年,守大宋最后一城,且受朕一禮!”
“老將軍守土為國功蓋萬世,且受我等一禮!”
此時,大宋天子為臣子折腰,場面壯闊。
是的,從普通人的角度,易世英守的不過是一個凌霄城,不過是趙宋官軍的最后一絲體面,于大局無甚影響。
可是,從皇家的角度來說,易世英守的,卻是整個大宋!
凌霄城自始至終未讓元人染指,代表大宋還沒敗,還有城,還有軍,還有良將與賢臣!
其意義之重,難以估量。
易世英見此情形,也是激動的話都說不出來,心中只有一個念頭,有此天子,有此賢王,有不棄良臣,有高義子民。大宋何愁復國無望?
這邊天子與人臣對拜,那邊新崖山的百姓們卻是有點見怪不怪了。
這樣的場面新崖山不知道上演多少回了,有什么好奇怪的?看都懶得看,繼續自己手頭的工作,干的極是賣力。
這便是氣勢,扶桑宋廷的氣勢。
別看咱們是逃難出來的,可是誰說逃難就一定要凄凄慘慘?誰說就得受苦挨餓?
狼走千里吃肉!到了扶桑,大宋照樣把國家治理的蒸蒸日上。
繼續閱讀
出了碼頭,易世英迫不及待的又說起正事。
“陛下與殿下放心,張帥讓臣帶話給陛下和寧王,此番前來雖只有六萬,卻是川軍精銳,都是好兒郎!”
“若非文相催的急,等各地義軍可堪大用之時再調,二十萬川軍便可盡數出川了!”
“可惜現在不行,畢竟巴蜀未平,尚有防務之責。”
“張帥的意思是,再給他半年時間,一定把川軍盡數交到扶桑手中!”
趙昺、趙維聽了,連連點頭,“如此最好,但也不用勉強,畢竟巴蜀局勢得來不易,還是要留些能戰之軍穩住局勢的。”
只見易世英一擺手,“這一點,陛下無需擔憂!張帥說,有他在,若丟一寸土地,提頭來見!”
趙昺愣了愣,心說,蜀將這么剛的嗎?
趙昺沒見過張玨,也不太知道張玨為人,就知道這話說的有點提氣。
而趙維卻是笑了,豎起大拇指,“張君玉確實有這個底氣。”
張玨在別的地方不敢吹這個牛,但是在四川,他確實有這個能力。
有他坐鎮,四川無憂。
繼續道:“算著日子,血頭也應該快從西雅圖回來了。過些日子,有三十萬瑪雅戰士到位,正好老將軍與血頭一起將這些后力消化掉,形成可戰之軍。”
易世英自無不可,“老臣定當竭力!”
....
大宋這邊一派向好之姿,川軍到了,瑪雅也降了,接下來就是消化這半年多來的成果。
當初制定下的“由內而外,由親至疏”的戰略也算初見成果。
倒是不急于去拿下另外幾支勢力,也就是阿茲臺克、庫斯科和加勒比。
瑪雅就夠大宋忙活一陣子了,貪功冒進并不是好的選擇。
當然,收服印第安人的腳步暫時放緩,并不代表大宋備戰的步伐就停了下來。
打從易老將軍登陸新崖山開始,好消息就接連不斷。
首先,血頭如期回歸。帶回來一千托爾特克戰士,還有西雅圖的消息。
一千戰士別看少了點,可卻是血頭從十萬托爾特克戰士中挑選出來的,真正的百里挑一。
血頭軍是后世的特種部隊,自是精益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