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王不愧是技術型寧王....
而在這個時候,什么阿拉伯學術,什么漢人的術數水平,觀天之術就都不夠看了。
這個時代能把時間做到極致甚至不輸后世的,只有瑪雅人!!
趙維“未來的后媽”阿桑登場了....
瑪雅人的天文成就,可以把地球繞太陽的公轉周期精確到小數點后四位!與后世計算的公轉周期只差0.0002天!也就是18秒....
而地球繞太陽一周,也就是一年,一年差18秒。在十三世紀簡直就是匪夷所思!
趙維讓阿桑,結合漢人的陰陽歷也就是農歷,將每年分為平年和潤年,按平年十二個月,潤年十三個月計算。
每天十二時辰,二十四小時,每時60分,每分60秒。來確立出一套全新的記時單位。
即照顧了當下的百姓的習慣,也結合了后世的分秒記時。
隨后又利用瑪雅的天學計算能力,先確定每天的長度,再確定每一個小時的長度,然后是分,最后是秒。
經過無數次嘗試,終于制造出單擺計時標準,并不是后世的鐘表,而是極為簡單的一個單擺結構。
重8兩的擺錘,在固定的擺臂長度下,每左右擺動一次,定為一秒。
當然,擺錘也有誤差,由阿桑每天定時校正,暫時夠用了....
繼續閱讀
好吧,擺錘的注意也是趙維出的,這都是后世的寶貴經驗啊!!
有了計時單位,再去確定功率單位就容易得多了。技術型寧王再次逞威。他知道蒸汽機這個應該是“馬力”?還是“牛米”?,好像還有個焦耳...
到底是哪個他就不知道了。不過感覺應該是馬力....
這個比較像,接下來就好辦了,從字面意思也能猜個差不多。
最后,院士們習慣性聽趙維的,以一匹成年河套馬為標準,讓它不停的拉動水車,持續整整四個時辰。
最后計算抽水效率,得出一匹馬平均每秒鐘,可以將450斤的水提升1尺。
于是得出:1馬力=450斤?尺秒。
大宋的功率單位由此誕生了。
王五郎第一時間便用這個公式來測量他的蒸汽機...結果...
有點寒磣....他那臺蒸汽機只有1.6匹的馬力!
鬧了半天,黑五郎玩命造出來的玩意兒,只相當于一匹半的牲口。這讓五郎很受打擊...
下定決心,要造更大!更猛的鋼鐵怪獸!
于是....對大馬力的執著,讓魯班侯越走越遠。
要不怎么說王五郎總能創造奇跡呢....蒸汽機剛剛問世,應用尚在探索。別人對馬力只是剛有一個認知,他就意識到動力才是王道!1.6匹完全不夠用!
起碼要上百匹的馬力才能真正的創造奇跡吧?
所以說,天才不光得有聰明的頭腦,超前的意識也是必不可少。
黑五郎再次瘋魔且不多說,趙維從致知院脫身卻不得閑。又被徐良征用了。
起因還是趙維嘴賤....
蒸汽機的問世徐良是直接參與者,神奇的力量讓他馬上意識到這可以用在金屬冶煉,包括改進水力車床上。
再加上隨著大宋發展越來越快,以及在五大湖發現了大型鐵礦。
改進煉鋼技術便成了徐良這個大宋第一鐵匠的第一要務。
但是....說實話,很難改。對于這個時代來說,大宋的炒鋼法已經是相當超前了。想進一步改進十分困難。
徐良組織人公關了幾個月都沒有頭緒,結果趙維多了句嘴,“你這不行,得提高爐溫!”
徐良當然也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