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由楨籌劃了很久的這種水力機械,不僅能用來搬到漕口,還有更為重要的作用。
讓紡織體系的工業產業鏈更近一步,再一步提高紡織體系的初步工業化。
另外,還可以容納更多的工人。
海鹽村的鹽丁們也能跟著享受工業化的紅利,徹底掌控人心還比較浮動的第二塊村子根據地。
這種水力機械不是別的,正是一種紗錠下游的水力機械。
水力織布機。
王由楨來到濰水岸邊,第二座水力工廠已經初具雛形。
水流激涌的淺水河邊。
外圍一圈高大的土墻已經修筑好了。
高爐水塔、湢室、公用茅房、石灰等用來預防溫病的設施,全部搭建完畢。
泥瓦匠們正在熱火朝天的搭建水上車間,以及用來運送大宗貨物的小馬頭。
王老爺子已經打造好了一臺水力紡紗機,也已經組裝好了,正在試用水力織布機的產量。
王由楨走進緊閉的正門,順著一條青磚路走到壹車間。
一臺水力織布機正在運轉,快速的紡著棉布。
大明的織布機是踏板織機,用雙腳踩踏,雙手打緯,進行棉布的紡織。
有著不少的缺陷,其中最大的兩點。
第一,雙手打緯。
紡婦用手拿著梭子,把紗線從左側穿到右側,再從右側穿到左側。
不停的來回紡布,棉布的寬度是由左右手的長度決定。
如果棉布再長的話,左右手的長度就不夠了。
為了更快的紡出棉布,不管是大明的棉布,還是不列顛東印度公司的印度棉布,長度一般在三尺以內。
也就是王由楨在推行的一種更為精準的新度量衡,王氏度量衡的一米以內。
這樣一來,就大大制約了棉布的實用性。
棉布剪裁成衣裳只是一種用途之一,還有棉被、幕簾、地衣等等用途,這些的用料寬度可就不止三尺了。
第二,織布速度。
棉布是由紡婦用手左右來回紡出,紡婦揮動手臂的速度,決定著一天能織出多少棉布。
紡婦不可能一直揮動手臂,穿一段時間的梭子,就要歇息。
另外,還要上茅房、吃飯、患病等等消耗的時辰加起來,織布就慢了很多。
王老爺子打造的水力織布機,卻是徹底解決了所有缺陷。
首先用的是飛梭,解決了寬度問題。
在織布機橫梁上加了一條滑槽,滑槽里打造了一個帶有小輪子的梭子。
滑槽的兩側是彈簧,以及兩個小木錘。
通過小木錘的打擊,飛梭在滑槽里滑動,不停的紡織棉布。
棉布的寬度就不是紡婦的手臂長度決定了,而是滑槽的長度。
這么一來,棉布的長度就有了顛覆性的變化。
可以是一米,也可以是兩米,甚至可以是三米。
其次,用的是水利。
水力織布機的兩側有兩個水輪,在水流的帶動下,發出‘咔嚓’‘咔嚓’的響聲。
水輪通過輪軸帶動水力織布機。
從而帶動水力織布機上一連串的機械運動。
兩個小木錘不停的捶擊飛梭。
飛梭末尾系著紗線,快速的在上下交錯的經紗中間穿過。
完成一次打緯。
織出一緯的棉布。
速度不知道比紡婦用手快了多少倍。
王由楨走進‘咔嚓’作響的壹車間,二叔直勾勾的盯著水力織布機,簡直就像是見到了魚兒鎮最漂亮的俏寡婦洗澡。
眼睛一點也不愿意離開,要不是因為眼睛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