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莫對于下一代內存的研發和生產很放心,但他對晶圓制造和半導體生產設備的研制就沒有那么樂觀了,第二座芯片廠能否成功建成,關鍵就在材料和半導體生產設備。
石莫向汪正評問道“正在建設的第二座芯片廠現在情況如何?關鍵材料和半導體生產設備國產化率有多少?”
汪正評作為芯片廠的負責人,在建的晶圓廠也是他負責的,很熟悉建設進展,說到這個他就有些高興,隨著公司的發展,興建的晶圓廠會越來越多,這是一份沉重的責任,但他管的人和物會更多,權力也會隨之增大。
汪正評笑道“第二座晶圓廠是按照集團確定的“以芯養芯,滾動發展”的方針,走自主設計、自主制造、自主建造、自主運營的建設路線,是繼第一座晶圓廠投產后,我們公司興建的第二座大型晶圓廠。
第二座晶圓廠采用首座晶圓廠的技術翻版加改進方案,它以首座晶圓廠為參考,利用已掌握的超大規模集成電路(vlsi)的部分設計技術和設備制造能力,結合經驗反饋、新技術應用和安全發展的要求。在建設中加大了自主化和國產化力度,實現了部分設計自主化和部分設備制造國產化,提高了設計自主化和設備國產化的比例,整體國產化率達到30,并且實現了建安施工自主化,主承包商全部由我們承擔。
通過第二座晶圓廠的項目建設,公司將加快全面掌握超大規模集成電路技術,基本形成超大規模集成電路設計自主化和設備制造的國產化能力,為高研發、消化、吸收下一代的特大規模集成電路ulsi技術打下堅實的基礎。”
聽到這,石莫高興道“好,不錯,我們后面要繼續努力,一定要突破歐美半導體企業的技術壁壘,突破集成電路的關鍵裝備和關鍵材料,以及相關化學品,加快產業化進程,增強產業配套能力,最終掌控整個半導體產業鏈。”
晶圓制造是集成電路產業鏈的核心環節,關鍵材料十分重要。主要包括材料、光刻膠、濕電子化學品(顯影、清洗、剝離、蝕刻等)、電子氣體、光掩膜版、靶材等。
在2018年全球晶圓制造材料市場規模近322億美元,中國市場規模約282億美元。由于技術壁壘和市場門檻高,半導體材料國產化程度較低,不到10,歐美日韓的龍頭企業占據主要市場份額。
石莫熱衷于建立自己的半導體材料和設備供應體系是有原因的,隨著半導體行業的發展,未來這些項目都是賺錢的。石莫現在就推進對半導體材料、零部件和設備的研發,實現對關鍵原材料的自主可控,在以后把握了半導體產業的命脈,公司遭受到打擊時就可以迅速應對。
未來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可以完全掌握半導體行業的全產業鏈,但是相對而言,美國和rb掌握了設備和材料的上游產業鏈,所以對這個行業的控制性較強。半導體產業需要持續不斷巨額投入,同時,擁有自主的核心技術體系就是產業賴以生存的靈魂,因此半導體這個行業,與其說是企業之間的拼殺,不如說是國力的比拼。
在2019年,韓國媒體最常報道的是“卡脖子”的問題。
在2019年7月1日,面對韓國對“韓國勞工”裁決問題上的頻頻挑釁,rled顯示)、光刻膠(半導體制造)和高純度氟化氫(半導體制造)等3個核心材料對韓國進行限制性出口。
韓國有超過90的氟聚酰亞胺和抗蝕劑,以及40以上的高純度氟化氫均靠從rb進口。這三類材料主要用于制造集成電路和半導體顯示相關產品,是智能手機、芯片等產業中的重要原材料,日國此舉將對產業鏈缺口眾多的韓國企業造成重大打擊。
根據出口限制,rb經濟產業部對以上3種材料出口的審核最多需要3個月的時間,實行嚴格的審批程序,實際上斷絕了對韓國的出口,導致半導體材料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