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不顧等待的這段時間,公國會蒙受多大的損失。
也不會理解這段時間,侯爵方面可能出現的變故。
能夠給洛薩一個‘奇功’的評價,已經算是很認可他在戰爭中的表現了。
緊接著,這些沒有多少戰爭經驗的小白,就在言談間,將戰爭的首功放到了威利爾等人的頭上。
“以兩千人的部隊對抗二十倍的野蠻人。
戰損超過九成,士兵們還能繼續戰斗。
即便遭遇重重包圍,指揮官也沒有私自逃離戰場。
部隊中有一半以上的新兵,依然換取了敵人四倍的傷亡。
這種種功績,就算是那些其他國家的名將,也不過如此了吧?!?
綜上,就是公國“三大將星”的由來。
以及,為什么以洛薩的功勛,還會被人質疑的原因。
說白了,不過是一群沒有多少戰爭經驗的人,自以為是的看法罷了。
當然,作為公國少有的明白人,大公和奧斯塔德伯爵的認識自然不會這樣淺薄。
但在功勛的認定中,兩人最終還是采納了多數貴族的意見。
因為,這樣的認定,更符合兩人的利益。
或者說,更符合大公的心意。
大公子威利爾,是被大公親自任命為第一批公國軍的主帥,踏上戰場的。
與他個人而言,這確只是一次簡單的鍍金任務。
但在公國層面上的考量,卻是為了樹立公國繼承人的權威。進而在公候相爭的大局中,維持公國王室內部的穩定。
如果這場爭斗沒有在這一代人手中結束。
那么,完成王權平穩過度的帕斯家族,就能在之后的斗爭中率先取得優勢。
奧斯塔德伯爵讓門羅都慢慢接手領地的事物,也是出于類似的考量。
可惜,計劃很好。
但結果,卻是大公子率領的部隊,因為指揮上的失誤,遭受了慘重的失敗。
即便在戰爭最后時刻,威利爾和紐倫堡的聯軍,斬獲的野蠻人首級最多。
但如果按照真實的戰功來算的話,這最多不過是功過相抵罷了。
換做其他人倒也罷了,但對公國繼承人來說,卻是對其威望的一次重大打擊。
這個時候,能夠有一種說法,合理地提升威利爾在戰爭中的貢獻,大公又怎么會不認同呢?
甚至大公都想依靠自己的身份,強行將斬殺野蠻人首領的功勞放到長子的身上了。
這并不難操作,只要讓洛薩承認,自己是聽從威利爾的命令行動就可以。
諒一個小小的騎士也不敢不服從安排。
可惜,這些算計都被奧斯塔德伯爵勸阻了。
雖然其中不乏對莫溫鎮戰略位置的考量,但作為一個老大,奧斯塔德伯爵終歸還是比較有擔當的。
這一點,從他沒有接大公那句,“確實是一位勇士,……不是什么投機取巧之徒”的,半真半假的試探中,還是多少能夠看出的。
兩人都知道,這是最后一次試探了。
如果伯爵毅然決定維護洛薩,那么大公也只能捏著鼻子認下“確實是一位勇士”的既定事實。
但代價,就是公伯兩人之間的嫌隙和裂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