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說馬鈞回到成都后,見天色已晚,便在驛站內先歇息一晚。第二天一早,便被牛氏粘攆著去找諸葛亮。
等到了諸葛亮府邸門口,馬鈞因為身份差距,始終有些膽怯,因此不停地在門口徘徊,思索該如何向諸葛亮介紹自己。
就在這時,諸葛亮府邸的大門突然開了,一名外出辦事的家仆注意到馬鈞反常的舉動后,忍不住大聲喝斥道“汝乃何人,何故在此逗留?不知這里是什么地方嗎?”
既然被人發現,馬鈞也只好壯起膽子,上前結結巴巴地說道“小,小人扶風馬鈞,現有關,關云長將軍之,子關索,舉薦書,書信一封,勞,勞煩通報……”
諸葛亮府上的家仆教養倒還是不錯,那人耐著性子聽完馬鈞的話后,方才回答道“既有關二郎君的舉薦信,我便替汝通報。但諸葛將軍公事繁忙,并非汝想見便能見的,今日若是不得空閑,汝只有改日再來了!”
且說諸葛亮自荊州失陷后,便比從前更為忙碌。今日一早,他便起草完一份新兵招募的數量和所需的糧草器械,此刻他正打算前往潘濬府邸,與潘濬長談一番,忽聽家仆人來報,說是關索舉薦一人前來,頓時起了興趣,忍不住問道“來者何人?”
“此人名叫馬鈞,扶風人,說話口吃,看衣著似乎是個農民。”那名家仆語氣中也充滿了不屑。
“扶風馬鈞……我從未聽聞過此人……口吃……農民……”諸葛亮心中暗自思忖,“關索舉薦此人前來,究竟有何目的?”
不過聯想到關索這段時間的表現,諸葛亮知道關索肯定不是開玩笑,也許這個馬鈞真的有大才,想到這里,諸葛亮便正色道“去你帶他到書房來見我!”
緊張的馬鈞在家仆地引領下,很快便來到了諸葛亮面前,小心地遞上了關索的舉薦信。在讀過這封書信后,諸葛亮也算明白馬鈞的特殊才能,也知道馬鈞不善于辯論的毛病,于是他從一個箱子中拿出了一張老舊圖紙,讓馬鈞細細觀看。
這是諸葛亮考慮到日后劉備北伐中原,必然要翻越千里秦嶺來運送糧草,因此他便想生產一種更為便利的運輸工具,喚作“木牛流馬”。只是諸葛亮因為事務繁忙,“木牛流馬”也一直處于繪稿階段。眼下諸葛亮把“木牛”的初稿遞給了馬鈞,看看他能不能找出其中需要改進的地方,與自己的二稿圖紙又有哪些不同。
在看到如此復雜的圖紙后,馬鈞非但沒有面露難色,反而心中有些興奮,立刻聚精會神地鉆研起來。看他目光如炬,聚精會神,諸葛亮也不禁多了一絲興趣。
“小,小人以,以為此,此處不,不應如,如此。”很快,馬鈞伸手指向了圖紙上的一處。也許是因為見到諸葛亮這種大人物讓馬鈞過于緊張,他的口吃似乎比往日更嚴重了一些,短短幾個字費了老半天才說完。
“噢?”看到馬鈞手指的位置,正是自己在二稿中所修改的,諸葛亮也是眼睛一亮,連忙問道,“那依足下之見,該如何改動?”
“說,說不出,唯,唯有一試,方,方能得知。”馬鈞卻是無奈搖了搖頭,他天生嘴笨,更兼這種手工活本來就不好描述,哪是三言兩語可以說得清楚。
“足下不妨再看看。”諸葛亮倒是沒有多說什么,只是好奇馬鈞能否再找出幾處不足。
一張圖紙下來,馬鈞一共發現了七處應改進的地方,比諸葛亮二稿的圖紙還多了兩處。雖然馬鈞一時半會也說不出個所以然,但諸葛亮卻更加相信關索所說,這個其貌不揚,又有口吃的農民真的身懷異才,可能比他本人還勝出一籌。
而關索在信中也提到,眼下蜀中百姓的織綾機相對笨拙,可以讓馬鈞試著進行改進,以此提高蜀錦的產量。
歷史上,馬鈞確實把五十躡(踏具)和六十躡的織綾機改進成織布能力更強的十二躡的織綾機,雖然馬鈞眼下的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