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熱鬧,兩不相幫,任由他們交戰(zhàn)!無論何方獲勝,朕終能獲得最后勝利!”
曹丕又命尚書令桓階起草策封詔書,雕刻吳王玉璽,并準備賜給孫權的九大禮器。待到此事告一段落,曹丕忽然想到一人,隨即高聲道“傳于禁上殿!”
聽到“于禁”二字,文武百官臉色皆是一變。
三年前,于禁作為曹操最信任的愛將之一,統(tǒng)領七軍前往樊城迎戰(zhàn)關羽,卻因暴雨的緣故,被關羽所困。最終于禁投降關羽,而部將龐德卻寧死不屈,被關羽處斬。于禁投降之事傳到鄴城,不僅百官驚愕,就連曹操也深感失望。
更糟糕的是,孫權奪下荊州后,放出了關在江陵大牢內的于禁,于禁又歸降東吳。經(jīng)過這兩次投降,于禁當真成了“三姓家奴”,別說是魏國的人不齒于禁,不少東吳大臣也都對他極其鄙視。尤其是性格耿直的虞翻,曾經(jīng)當著孫權的面喝斥于禁,讓于禁極為難堪。
很快,年近六旬的于禁走進了太極殿。此時的于禁須發(fā)花白,形如枯槁,面容憔悴,當年一代名將的風采蕩然無存,不光是曹丕,許多于禁舊識也都微微搖頭。
“罪臣于禁叩見陛下!”以這樣尷尬的身份重新站在曹丕與眾臣面前,于禁早已羞愧地無地自容,當即伏地痛哭。
看著階下跪著的于禁,曹丕輕輕地用手指敲著案幾,一言不發(fā)地沉默著。
所有人緊張地等待著曹丕的決斷,對于這樣一位昔日重臣,曹丕究竟會不會網(wǎng)開一面。
許久之后,曹丕方才淡淡地說道“昔荀林父敗績于邲,孟明喪師於殽,秦、晉不責,復其官位。后晉獲狄土,秦霸西戎,此皆二人之功。樊襄之敗,乃洪水驟至之故,非戰(zhàn)之罪。今拜卿安遠將軍,望卿效古之名將,知恥后勇,再建功勛!”
“罪臣叩謝陛下!”于禁見曹丕不計前嫌,頓時大為感動,但此時的他,自知再無臉面說什么“誓死效忠”“赴湯蹈火”這一類的話,唯有愧疚地退到一旁。
然而兩個月后,曹丕命于禁隨邢貞出使東吳,并在臨行前去鄴城拜謁曹操陵墓。可曹丕早就命人在陵屋石壁上,畫出當年樊襄之戰(zhàn),關羽大破于禁七軍的場景。畫上龐德憤怒不屈,而于伏地求饒,兩人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于禁見此壁畫,當即羞愧萬分,沒多久便發(fā)病離世,聞者皆為感慨。
至于曹丕是打算純粹羞辱于禁,還是想讓以此來鞭策他,便不得而知了。
與此同時,荊州的戰(zhàn)況,也越發(fā)緊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