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孫權親自鎮守江陵,每日等候前線軍情,卻不想這日一早,竟得到當陽敗軍回報,說是數萬斛糧草被劫,當陽失守,甘寧、蔣壹等盡數戰死。如此噩耗,仿佛晴天霹靂一般,孫權頓時癱坐在地,良久方才痛哭道“興霸隨孤十余年,戰功赫赫,乃我江東一柱,不想今日竟被蜀軍所害!”
看到孫權哭得痛斷肝腸,是儀等大臣皆是不忍,連忙勸道“大王切莫如此悲傷,眼下蜀軍占據當陽,威脅朱然將軍后方,于我軍極為不利!大王宜早日應對!”
“蜀軍害我愛將,孤誓報此仇!”孫權咬牙怒罵,隨即準備點起兵馬,親征當陽。
是儀慌忙勸道“大王萬尊之軀,不宜輕動!眼下應一面派人前往當陽打探消息,一面將此事告知陸伯言,聽其建議,然后出兵。”
孫權剛剛一時激憤,現在冷靜下來,也贊同是儀的看法,隨即暫時按兵不動,派斥候前往當陽。
一日后,漢軍釋放的那三百六十名吳兵,帶著甘寧的靈柩盡數回到了江陵。孫權聽聞此事后,在欣慰之余也不由心生疑惑,總覺得漢軍此舉另有目的,于是派心腹將領胡綜前去審問這些回來的吳兵,以防有漢軍細作混在里面。
經過半個時辰的口令核對和互相指認,胡綜方才確認這些吳兵都是自己人,然后向孫權復命“大王,這些士卒身份并無可疑,只是屯長史達送來蜀軍書信一封,另有四名士卒說有要事稟報!”
“書信?快呈上來!”孫權臉色一變,立刻接過胡綜遞來的書信。
“漢車騎將軍張飛麾下牙門將關索書告吳主孫權孫劉多年同盟之誼,而公令呂蒙以詭詐襲取荊州,是為不信。又令潘璋于夾石截殺先父殘軍,是為不義。今呂蒙、潘璋橫死荊州,此天憤東吳不信不義之舉。然公不知悔改,反屈膝受辱于曹丕,諂求九錫,父兄威名喪于一旦,是為不孝。又攜江東羸弱之眾,甘為魏賊之爪牙,與大漢天兵相抗,令甘寧、蔣壹等悉數授首,是為不智。不信不義不孝不智之徒,焉有面目統率江東,受封為王?然我大漢仁義之師,誠不愿枉殺降卒,今放歸三百六十人,使其歌我大漢仁德。并送還甘寧尸骸,以儆效尤。公若不愿親步甘寧后塵,可親率江東文武,至夷陵乞降于大漢天子,或能茍存性命。若稍有遲疑,當陽數千漢家虎狼南向江陵,吾誓提三尺之劍,立斬汝首,以祭先父!”
孫權看完書信,不由怒發如狂,將書信扯得粉碎,擲地大罵道“關索豎子,區區一個牙門將,竟這般猖狂!前番害死文珪,我正欲報仇,不想你卻來了當陽!”
是儀很少看到孫權這般惱怒,連忙勸道“關索此書乃是為激怒大王,大王切不可中他詭計,亂了分寸!”
孫權怒了一陣后,也逐漸消下氣來,對胡綜說道“偉則,先傳那四名士卒進來,我倒要聽聽他們究竟有何要事!”
少時,胡綜領著那四名吳兵來到州牧府衙覲見孫權。其中一人開口道“大王,小人前日晚上起夜,偶爾聽到蜀軍在城墻上談論……”
那名吳兵很快便將吳班與關索的談話一一告知孫權。聽到如此詳盡的軍機,不僅是孫權難以置信,就連是儀和徐詳等人也是滿臉的驚愕。
孫權又盤問了另外三名士卒,所說皆無差異。孫權低頭思索一番后,再次厲聲質問道“你等說的,可都是實情?”
“此事千真萬確,小人怎敢誆騙大王!”
四名士卒慌得連連磕頭,徐詳也出面為他們解圍“大王,此四人乃是興霸將軍兩年前招募的士卒,有負章和伍長等人作證,身份不用懷疑!”
孫權極力讓自己冷靜下來,他將士卒們的話重新理了一遍,一個長久以來的困惑,終于是解開了。
原來呂蒙與潘璋身前擔心的細作,原來是在朱然軍中,怪不得關索當日能于夾石山殺出,救走關羽,這一切也能說得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