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看重這次武舉……”鮑淑蕓則略帶擔憂地說道,“夫君還是勸他莫以勝敗為念,以免負擔過重……”
“夫人放心,義兄性格豪爽,定不會如此!”關索微笑著回答道。
察覺到關索這段時間不止一次和自己談過武舉之事,鮑淑蕓不由好奇地問道“夫君似乎也十分期待這次武舉?”
“那是自然!”關索當即點頭道,“畢竟是我向丞相建議的,為夫也想看看究竟能不能為朝廷選拔可用之才!”
就這樣,在關索的期待下,建興三年二月,春暖花開之際,成都四門終于張貼了武舉的告示。
“……此番武舉考查武藝、騎射、兵法,凡未仕男子皆可前往成都縣衙錄名登記……”
一時之間,武舉的消息很快便在成都傳開,上至豪強大族,下至普通百姓,幾乎人人都在談論此事。
朝廷興辦武舉是為了招募武將,成為武將日后便極有可能上陣殺敵。此事雖然有一定的風險,但對于一些貧苦家庭來說,能成為朝廷官員,總好過在別人家當佃農,甚至是做一些底層勞動。因此,一些對自己臂力十分自信的,紛紛前往成都縣衙報名,渴望能遇到自己的伯樂。
報名持續了十日,最后共計五百余人,各行各業的男子都有。
在家中聞知這個消息后,關索略感驚訝,他思忖片刻后,立刻動身前往丞相府。
誠如關索料想的那樣,諸葛亮正在為報名人員過多而煩惱,武舉當天一下子讓五百余人涌進校場,難免會產生混亂。而且這些人大部分都是平民百姓,水平肯定良莠不齊,在劉禪和文武百官面前,也會拉低武舉的質量和檔次。
當然,諸葛亮何等人物,早就想過另派一名可靠的武將,先來一場初試,對這五百余人進行篩選,選出其中能力較好的數十人,參加最終的武舉。
只是誰來擔任這個初試考官呢?諸葛亮正在為此苦惱。
雖然諸葛亮有事必躬親的作風,但他已決定擔任最終武舉的考官,因此他不想在初試時對這些參加者有先入為主的印象,以免武舉當天有失偏頗,最終他還是決定把此任委托他人。
本來關索或許是個合適的人選,但考慮到他的二舅鮑義也來參加武舉,諸葛亮以免落人口舌,不能讓關索負責初試。
但要選一個能力合格,且不容易給親友開后門的,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王平王將軍身為賨人,昔日又曾屬曹魏,且他為人自輕,不善交友,眼下倒是合適的人選。”關索既然來找諸葛亮,自然是有所準備,而且他十分清楚王平的能力。
“王子均……”聽完關索的話,諸葛亮不由陷入了思索。前番在武都與魏軍交戰,王平的表現也算出色,如今他位居偏將軍,平日里應該不會有人特意去討好他,倒是可以考慮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