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將周泰的遺體送回陸口后,孫權立刻在江陵渡口召集眾將,商議軍機。但吳軍出師未捷,便遭敗績,損失兩千余兵馬不說,更折了大將周泰,著實沉重打擊了全體將士的士氣。不少曾在周泰麾下多年的吳兵皆是垂頭喪氣,無心再戰。
孫權自然也不例外,但他哀痛周泰之死,誓要復仇,絕不肯輕易退兵。只見他正襟危坐在大帳中央,拍案沉聲道“蜀軍如此張狂,孤決不罷休!諸位以為眼下該如何進兵?”
“大王,江陵并非一朝一夕便可攻克,因此當務之急是占據百里洲切斷,既可消滅蜀軍水師,亦可阻截益州援軍!”徐盛當即提議道,“至于公安寇封那里,亦不可不管,若是讓其聚集武陵乃至零陵一帶的兵馬,必對我軍不利!”
“寇封!”聽到這個名字,孫權更是瞠目欲裂,隨即咬牙對徐盛說道,“文向,孤命你領兵一萬,去公安取寇封的人頭回來復命!”
至于諸葛瑾,孫權眼下已顧不得他了,考慮到諸葛亮這一層的關系,寇封也許會對他手下留情。
“唯!”徐盛知道孫權正在氣頭上,也不多言,欣然領命。
孫權這時又望向朱然,問道“義封,孤命你率水軍前往百里洲,只是你以為該帶多少兵馬?”
“據報,漢軍營寨內約有數千人馬……”朱然捋須沉吟,性格相對謹慎的他,思索如何能最穩妥地奪下百里洲。
“大王,末將以為這不過蜀軍虛張聲勢耳!”然而,未等朱然把話說完,階下就有一人大步出列,高聲說道。
眾人視之,此人乃是朱桓,字休穆,官居偏將軍,出身于江東吳郡四大姓之一的吳郡朱氏。
說起這朱桓,今年正巧五十歲整,年紀比朱然還要大上幾歲。但由于他與陸遜一樣,從軍較晚,加上只討伐過一些山賊,因此官位并不如朱然、徐盛等人那般顯赫,才能究竟如何,就連孫權也不是很清楚。
“休穆有何見解?”孫權徐徐問道。
“襄陽形勢如此危急,蜀軍焉有兵力固守后方?即便要守,也是守住江陵重鎮!”朱桓笑道,“且馬良與潘濬皆多謀之人,若真備下埋伏,便會示弱于大王,誘我軍來攻!如今二人卻以言語震懾,反見其內心膽怯!”
“何況蜀將杜路乃無膽鼠輩,就算傭兵萬余,也不足為慮!”朱桓越說越興奮,“末將以為,若要攻克百里洲,一千兵馬足以!”
“一千兵馬?”孫權微微一愣,隨即皺眉道,“軍中無戲言,休穆不可輕敵!”
“如若不勝,甘當軍法!”朱桓毫不猶豫地拱手道,“但請吳王撥一人相助!”
“何人?”孫權略感好奇。
“偏將軍高壽膽氣過人,可助末將破敵!”朱桓說完,隨即目視站在階下的高壽。
“末將愿往!”未等孫權開口,身軀雄壯的高壽亦是激動地拱手道。
孫權見他二人如此斗志高昂,在吳軍剛遭慘敗的環境下,實屬難能可貴,眼下軍中缺的,正是這種士氣。
“好!孤便命你二人領兵一千,攻占百里洲!”
最終,孫權一拍桌案,同意二人所請,他自與朱然率兩萬大軍,往江陵進發。
其實朱桓的預料并沒有錯,自馮習領兵離去后,江陵城內總計不過兩千兵馬,其中一千兵馬還交給了負責水軍的杜路。先前為了迷惑吳軍斥候,馬良一直沒有在城中招募鄉勇精壯,也沒有去請夷陵的輔匡分點士卒前來幫忙。
而潘濬認為百里洲之地斷不可輕易落入吳軍之手,否則從閬中來的陳到便無法抵擋江陵。而為了彌補水軍兵力不足的緣故,潘濬讓杜路多立營寨,廣扎圍欄,以圖迷惑吳軍。
算算日子,陳到應該快到了,只要杜路能再拖延個兩三天,就算勝利完成任務。
可盡管如此,駐扎在百里洲的杜路還是整天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