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索當日問劉禪要的物資,除了前往武陵所需的糧草外,還有數百推車與木箱。待到這些東西全部送到軍營后,關索也終于開始行動了。
此番隨關索一同前往交州的,有偏將軍葛憲、牙門將熊哲與校尉何猿,此三人都在這段時間得到加封,也都與關索一同經歷過荊州之戰,關索對他們的能力十分放心。關索又從五部蠻兵里選出最為精銳的兩部,共計兩千士卒。
為了避免被東吳的細作發現痕跡,關索命眾人將糧草、兵器悉數裝箱,不穿鎧甲頭盔,只做民夫、商旅打扮,接著兩百到三百人一組,由屯長或軍侯統管,推著車子,分頭往廣漢郡進發,涪縣早有幾艘大船等候在涪水,可送他們前往江州,從長江進入荊州。
關索此番甚至都沒有帶上赤血大刀與神臂弓,只為隱藏身份。關平特意為他準備了趁手的大砍刀與三石角弓,皆是精心打造。
也就在關索離開的第三天,東吳使者嚴畯抵達成都,向劉禪表達孫權善意,希望來日能聯手伐魏,劉禪及朝臣皆便是十分歡迎。只是后來談及交州之事,嚴畯表示日后若有交州叛賊逃至益州,希望季漢能將他們抓獲后交給東吳,劉禪對此也滿口答應。
十余日后,隱匿身份的漢軍終于來到秭歸。考慮到江陵一帶可能潛伏著極多的東吳細作,關索便命士卒下船登岸,從秭歸走陸路分頭前往武陵郡,等大軍過了佷山縣,再進行集合。
關索治軍有方,蠻兵們又久隨關索,從成都一路來到佷山,雖兵分多路,但仍能做到令行禁止,并無禍亂。只是人人心中都有疑惑,因為關索還沒有告訴他們此行的真正目的。
不過等兩千蠻兵全部集合后,關索也不再隱瞞,他在一片十分空曠,人煙稀少的郊外召集全軍將士,然后站在一塊大石上,俯視面前蠻兵,高聲道:“諸位,東吳孫權屢屢背盟襲我荊州,實乃無信無義之輩!今我大漢克復涼州,他便圖謀與魏賊聯合,再謀我朝疆土!今圣上命我等前往交州與吳軍交戰,吳軍若敗,則孫權膽寒,江東震動,東吳更無力作惡!此番諸位必當與我一同奮勇殺敵,建功立業!”
此話一出,蠻兵們皆是驚訝不已,未曾想到要跑到大老遠的交州去打仗,加上漢軍終究不過兩千人,很多人頓時心生疑慮。
注意到蠻兵的表情后,關索早有準備,繼續說道:“圣上有旨,我軍得勝還師之日,必有重賞!諸位只要聽我將令,何愁吳兵不破!”
果不其然,天子的賞賜多少可以安撫蠻兵的情緒,加上他們不止一次隨關索征戰,自然知道關索的本事,也相信關索不會冒失前往交州,人心逐漸安定,大軍繼續向武陵郡進發。
荊州之地并無高山險峰等難行之路,漢軍很快便臨近臨沅縣,關索命大部分將士繼續往五溪進發,他本人則帶熊哲與數百人進城,找到武陵太守習珍。由于前番荊州大戰,臨沅被曹仁數萬大軍圍困,是關索曾親自領兵救援臨沅,救了習珍兄弟一命,因此習珍對關索很是尊敬,很快就將準備多日的五萬石糧草交給關索,未曾有一絲怠慢。
關索清點完糧草后,見絲毫不差,隨即鄭重向習珍拱手道謝:“有勞府君相助,索感激不盡!”
“此為國家之事,關將軍不必客氣!”習珍也是客氣地還禮。
不過習珍本想多嘴問一句,關索究竟要這些糧草做什么,可一想到劉禪也未曾在詔書明言,習珍猜到此事定不尋常,最終還是沒有開口。
“另有一事,前長水校尉廖立,現居何處?”關索詢問道。
“廖公淵現居臨沅城東南五里的沅亭。”習珍當即回答道,“前往此地需渡過沅水,關將軍若要見他,我可差人喚其前來!”
“這倒不必!”關索微微擺手,“有勞府君再借我一匹快馬,并將我送過沅水。”
身為征西將軍,關索已經算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