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興六年,公元228年9月,荊州,襄陽郡,襄陽
戰亂時期,為了方便管控面積廣闊的大郡,諸侯有時會把大郡進行拆分,多立幾個太守,以防出現一人反叛,多縣淪陷的情況。經過曹操、劉備與孫權的幾番交戰,原本擁有十七縣,方圓千里的南郡多次交戰,如今也一分為三,西面的秭歸、巫縣、夷陵、夷道歸到宜都郡,北面的襄陽、中盧、臨沮、宜城、編縣、鄀縣、邔縣歸到襄陽郡。
近兩年的時間,襄陽周邊雖有百姓不斷投奔襄陽城,但李嚴認為襄陽地處邊境,容易遭到魏軍進犯,故而讓百姓南遷至編縣、宜城等地。故而襄陽依舊只是一座有民無兵的軍事重鎮。當年在荊州之戰俘獲的魏軍降卒皆被轉移到南郡和宜都,襄陽將士的口糧基本靠后方接濟與就地屯田。靠著李嚴出色的管理,非但沒有缺糧,反而多有節余。
現任襄陽太守乃是龐統之弟龐林。龐林既是襄陽人士,又出自荊楚名門,更有龐統的緣故,諸葛亮對其十分器重,讓他來管理襄陽。只是李嚴為人喜好氣派奢華,襄陽城最大的府邸乃當年劉表所有,如今成了他的辦公之處,龐林上任后只能另尋房屋。
加上李嚴看不上龐林的才能,認為他只是靠龐統的關系戶,兩人也多有不睦。有一次爭吵時,李嚴甚至提起龐林前妻習氏與女兒皆在魏國,當即惹怒了龐林。龐林便以襄陽無民為由,移居宜城。
在了解過襄陽近期的情況后,關索隨即來到州牧府邸,守門侍衛得知來的是征西將軍,自然不敢阻攔,親自引路。只是剛剛踏進前院,關索便聽到正廳里傳來李嚴的喝斥聲。
“王沖!你看護器具不利,致使我軍五十七面盾牌腐壞!此事我已查清,你可知罪!”李嚴怒氣沖沖地質問道。
且說李嚴前日與龐林斗嘴時,龐林也譏諷李嚴雖為四鎮將軍,功勞卻遠不能和魏延和趙云相比,無非是往日名氣響亮罷了。李嚴對此深為惱恨,便想多立功勛,證明自己的價值。加上張飛、馬超先后病故,驃騎將軍與車騎將軍之位一直無人頂替,李嚴更有再進一步的打算。
只是馮習執意反對李嚴出兵南陽,還帶走兩千兵馬。如今襄陽只剩四千將士,守城有余,進攻南陽卻是捉襟見肘。偏偏魏國降將李鴻又給他帶來了一條極其重要的情報,讓李嚴心動之余,更覺憋屈。
“末將知罪,愿受懲處……”王沖郁悶地嘆了口氣,他本來想讓同宗兄弟王甫替他來求情。可等了半晌仍不見人影,王沖知道王甫是無意幫助自己這個遠親,心里頓時無比失望,心想今日這頓刑罰肯定是逃不掉的,還不知李嚴會怎樣折磨自己呢。
原來,當年劉備領兵爭奪益州時,劉璋命李嚴在綿竹抵御劉備。但李嚴只是稍稍抵擋了一陣子,便果斷投降劉備。此事傳到距離綿竹不遠的郪縣,王沖的父親王坤便在鄉里嘲諷李嚴是個名不副實的軟骨頭。李嚴本是心胸狹窄之徒,聽聞王坤言語后,豈能不記恨。如今王坤已死,李嚴便把怒氣轉移到了他兒子王沖的身上。
只能說王沖今日倒霉,一犯事就趕上仇家心情極差的時候。
就在李嚴傳令用刑之時,卻看到侍衛領著關索進來。雖然一早便從關興那里得知關索來了襄陽,但李嚴自認身份崇高,豈會出府迎接,此刻連站都懶得站起來。
“征西將軍關索,奉圣上與丞相之命,領蠻兵五千來襄陽助戰!”關索則是公事公辦,從懷中掏出諸葛亮的書信,“此乃丞相書信,請鎮南將軍過目。”
一聽關索已經官居征西將軍,李嚴的臉上也不由露出一絲驚訝,這才想起關索在涼州屢立戰功,不由得心生妒忌。他快速瀏覽了一遍諸葛亮的書信后,隨即淡淡地說道:“關將軍一路辛苦,且先下去休息,申時來此議事。”
關索拱了拱手,他注意到王沖正跪在一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