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季漢實力比歷史上更為強盛,舉傾國之力,大約可以發動十二萬以上的兵力,可面臨的壓力卻絲毫不比同期的蜀漢要輕。
歷史上的東吳因為牢牢占據荊州,所以尚能和蜀漢結為盟友,使諸葛亮能夠專心北伐。然而現在的孫權卻始終盯著季漢手中的荊州,讓人好不心煩。
偏偏東吳國力及兵力雖然弱于季漢, 但其水軍依舊強盛,強過季漢許多。若是直接出兵討伐東吳,必然要與東吳在長江上決戰,就算關索也覺得此舉勝算不大。更不要說北方蠢蠢欲動的曹魏,豈會放過漢吳交戰的好機會。
短時間內滅不掉他,還要時時刻刻擔心他背刺你,這就是這些年季漢和東吳的關系。就算諸葛亮也在這件事上倍覺頭疼,這才會同意讓關索前往交州相助士徽, 擊破吳軍, 但此舉終究無法重創東吳。
關索反復思考了一番,忍不住說道:“索聽休然說,丞相當日為分曹魏之勢,曾進兵雍州,可在汧縣看到魏軍防御森嚴,委實難以攻克。”
“正是。聽聞魏將鹿磐亦嚴守陳倉,此處乃我軍從漢中進兵之要道。”諸葛亮說到這里,不免搖頭道,“想來魏軍已在雍州做好萬全之策,我軍伐魏,仍是困難重重。”
“若是大軍與魏軍交戰正酣,東吳卻攻襲荊州,想來丞相必無心再戰,定會班師。”關索同樣感慨道,“如若錯失戰機,豈不更令人痛惜!”
諸葛亮無奈苦笑,當年季漢奪取涼州就遭遇過東吳的背刺。如今雍州比涼州更難攻克, 孫權若仍是賊心不死, 那諸葛亮又如何能復興漢室?
這時,關索正色拱手道:“丞相,索已思慮兩條對策,愿告知丞相。”
“長尋但說無妨。”諸葛亮微笑著點了點頭,顯然十分期待關索的韜略。
關索微微一頓,還是開口道:“第一策,多造舟船,訓練水軍,來日沿江而下,征討江東。待到吞并孫氏后,全據長江后,再與曹魏決戰!”
就算曹魏按兵不動,季漢與東吳的水軍差距,又豈是一朝一夕可以彌補的。剿滅東吳,談何容易?諸葛亮不由得微微皺眉,徐徐問道:“這第二策又當如何?”
“效仿周魴賺曹休于石亭,我軍以荊州為餌, 誘吳魏來攻, 然后以逸待勞,占據地利,從而大破敵軍!”關索毫不猶豫地說道,“若能重創吳軍,則荊州以東便無禍患,我軍便可全力伐魏!”
拋磚引玉,這第二條計策,才是關索真正想要的。
“以荊州為餌……”諸葛亮本來認為此舉過于大膽,但他轉念一想,又覺得關索之言并非沒有道理。
眼下曹魏加固城防,把守要道,東吳也憑借水軍及長江天險難以征討。既然季漢主動進攻勝算不大,倒不如反讓吳魏勞師遠征。通過消滅吳魏的有生力量來削弱他們的實力,這未嘗不是一個好辦法。
三方僵持,彼此按兵不動,對季漢不是上策,畢竟曹魏占據九州之地,人口資源最為強大,一定是修生養息的最大得益者。
既是關索提出這樣的戰略,想必他已思考過后續操作。諸葛亮不由試探性地問道:“孫權雖有吞并荊州之心,但應如何使其主動出兵?周魴方才以詐降之計誘騙曹休,想來孫權不會輕易中計!”
關索微微一笑,神秘地說道:“關索因貶官奪兵,于家中酗酒度日,行為荒誕,近似癲狂。諸葛丞相為防魏軍入寇,亦長期駐兵天水。若是曹睿與孫權得知此事,不知會作何感想?”
諸葛亮聞言,起初略感錯愕,隨即眼神一變,目光如炬心中快速琢磨了一番,也是點頭道:“長尋這些年來,屢屢挫敗吳魏之兵,威名遠揚。曹睿此番更派刺客加害,足見其已忌憚長尋,想來孫權亦是如此!長尋若屯駐荊州,吳魏必不敢起歹心!”
“丞相過譽。”關索謙遜地說道。其實他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