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劉邕不由面露難色,顯然沒有想得那么長遠。
“丞相令將軍分兵數路,悄悄潛入當陽。所為者,乃是掩人耳目,使吳魏以為我軍并未在荊州設防。”關索耐心地向眾將解釋道,“如若駐兵章山,雖可使當陽安如泰山, 但亦無法誘敵前來!”
“那將軍的意思是……”劉邕忍不住問道。
“前番吳魏交戰與石亭、江夏,雙方皆有死傷,彼此怨恨。如今雙方雖是聯手,但必然心懷鬼胎。”關索冷笑一聲,“魏軍圖謀襄陽,吳軍欲取江陵。至于這當陽,地處兩城之間,自然是先到先得。”
“雖然不知來得到底是吳軍還是魏軍,但我料其定會以為當陽空虛, 火速前來奪城。”關索果斷地說道,“我軍便可趁此時殺出,一舉大破敵兵!”
劉邕微微點頭,卻也不免有些憂慮:“征西將軍之言雖然有理,可當陽不過五千將士,萬一敵軍勢大……”
關索微笑著說道:“劉將軍不必擔心,眼下我軍正有一路兵馬,往當陽趕來!”
戰情正如諸葛亮和關索預料的那樣。自得知諸葛亮真的在涼州后,曹睿便命曹真在長安一帶四處揚言,只道是十萬魏軍將要大舉南下進攻漢中,更謊稱鮮卑人也要領兵相助。
當然諸葛亮一眼就看穿了曹魏的謊言。他多年來派斥候細作混成商旅,前往魏國境內多方打探,也清楚曹魏近年來連遭敗績,國力受損,哪有資本一口氣發動十萬大軍攻打漢中。至于鮮卑人,自軻比能死后便一直處于四分五裂的內亂狀態,自顧尚且不暇, 如何能去幫助魏軍。
而諸葛亮也十分清楚費曜與姜維當日前來街亭,只不過是想確認諸葛亮是不是真的身處涼州。而諸葛亮為了引誘吳魏攻打荊州,自然要親自前往街亭,并在姜維面前現身。曹真只當是諸葛亮怕旁人不是姜維對手,就連姜維也未曾懷疑。
在聽到魏軍企圖攻打“漢中”的言論后,諸葛亮一面寫書告知劉禪,可以讓關索官復原職并前往當陽,一面讓劉邕帶著超過五千的漢軍,從東三郡前往荊州,增兵江陵與當陽。諸葛亮又命鎮守東三郡的張翼分兵三千,增兵襄陽。而趙云又按照諸葛亮的吩咐,命丁奉、馬忠、關興、李盛、謝金、葛憲、熊哲、趙統八人帶著五千蠻兵前往當陽。這幾個月來,蠻兵將士都是由趙云親自操練。而蠻兵前番產生的損折,位于成都的季漢中軍,也將操練過的新征蠻兵送到襄陽,填補空缺。
諸葛亮又命鎮守閬中的陳到,領兵五千抵達夷陵,守衛江陵后方, 確保后續兵力可以繼續增援荊州。唯一讓諸葛亮深感遺憾的是, 季漢水軍和東吳水軍實力差距過大,這幾年也沒有太多的精力打造戰船, 故而江陵以西的百里洲江島,諸葛亮便無力分兵駐守,只能集中兵力保證夷陵不會落入東吳之手。
所有的調兵遣將都以保密為第一要務,漢水河面河畔嚴加巡哨,來往兵馬皆沿著荊山山腳進軍,從而避免被吳魏細作發現。
在諸葛亮精心的安排下,吳魏果然都沒有察覺漢軍在荊州的動作,只當漢軍并無防備。身處洛陽的曹睿認為時機已到,命江夏的曹休領兵一萬五千人,沿漢水逆流而上攻打當陽。司馬懿帶著李嚴、夏侯儒、徐蓋、樂綝等將領,并魏軍三萬人攻打襄陽。為了在雍州給足諸葛亮壓力,曹睿又讓張遼前往陳倉一帶,壯大聲勢,擺出一副即將進兵的姿態。
而東吳那邊,孫權為了展現出志在必得的決心,親征荊州,帶著陸遜、朱桓、全琮三員大將,將士總計四萬余人,水路并進,沿著長江一路西進,二十余日后,抵達武昌。
由于這一次襲取荊州事關重大,孫權的保密工作做得極好,只讓陸遜、張昭兩個知道內幕的重臣負責調兵遣將,籌集物資。故而直到出兵的那一刻,建業文武方知此行的目的乃是攻打荊州,雖有顧雍、是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