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日,關索最后一次在諸葛亮府上交談的時候,指出郝昭雖然會通過加固城墻,多建女墻的方式強化防御。只是這樣做的后果便是使城墻的重量大大增加,如果能對城墻的地基下手,再將汧河之水灌入地下,一旦城墻的地基受損,整面城墻甚至都可能坍塌。
不過這樣一來,勢必會對汧縣城池造成嚴重的破壞,即便漢軍重新奪下,也很難再將他作為據點,抵御魏軍。而且能否將河水精準地灌到地基下面,也是一大難題,因此諸葛亮一直對關索的建議有些猶豫。
不過經過長期的思考后,諸葛亮也覺得實在沒有什么好辦法能夠以最小的傷亡奪下汧縣,故而他最終采納了這個計策。
表面上,吳懿命士卒前往汧水河畔開挖渠道。實際上,吳懿卻是找了一處正對汧縣西門門的寬大營帳,命三十余名士卒挖掘通往汧縣的地道。由于擔心城墻前的深邃溝壑會使其余地道暴露,故而諸葛亮只讓漢軍全力挖這一條地道。
不過挖掘地道,寨中勢必會多出許多泥土。為了防止魏兵從城墻高處發現痕跡,諸葛亮特意在涼州備下了百余個大籮筐。吳懿便命士卒白日在帳中用籮筐裝載泥土,等到天黑之后,再集體運到寨外傾倒,如此便成功躲過魏軍的耳目。冬季晝短夜長,無疑給魏軍的偵查帶來了許多難度,郝昭又見漢軍士卒不斷在寨外巡邏,更有許多騎兵,故而也不敢輕易派斥候出城。城內只有兩千魏兵,他著實不敢妄動,以免出現損折。
具體復雜地下挖掘工作的乃是馬謖。他一直深受諸葛亮器重,此番也愿意承擔這個重任。眾多精壯士卒在他的安排下輪番上陣,晝夜不息,一路往正西方挖去。
諸葛亮在涼州時又命馬鈞做了一根長約三步的堅固木條,專門為了測量距離之用。馬謖每日都在地下用木條反復計算地道的長度,以此推斷與汧縣的距離。另外還有一把極其寬大的直角三角木板,是馬謖用來在地道里調整角度,使地道筆直通往汧縣西門,以此避開位于城墻前的溝壑。
就這樣不急不躁,把握好距離和方向,漢軍歷時近一月,終于順利抵達汧縣的西門地底。自從出了寨外,馬謖便親自帶隊,通過計算,他知道此刻挖掘隊已經靠近汧縣城墻,不能再往前開挖,否則一旦挖到魏軍在城內準備好的塹道,那便徹底暴露,前功盡棄。
“軍師,這應該便是城墻地基。”
少時,一名士卒壓低聲音,告知馬謖。馬謖這段時間曾告知他們,一旦挖出營寨,便不可高聲說話,以免被聽力極好的魏兵發現。
馬謖來到那人所在的位置,用手摸了摸地道的頂端,果然有一處并非泥土,而是木樁。古代建造城墻前,先會在地上挖一圈深坑,然后將木樁打入地底,最后再用坌土建墻。很顯然,這里便是馬謖他們的目標所在。
“速命軍士左右開挖!”馬謖立刻低聲下令。
根據諸葛亮錦囊的提示,下一步就是將西城墻所有的地基全部挖出來。再馬謖用直角板確立好方向后,眾士卒立刻朝著兩邊挖掘泥土。三日之內,漢軍便又挖出一條城墻長度的地道,不但所有地基,就連坌土城墻的底部也有小部分暴露出來。為了防止過分挖空導致城墻突然塌陷,馬謖特意監督眾人小心行事。
與此同時,馬鈞手下的一些能工巧匠則拿著鋸條,輕手輕腳地將這些地基木樁一點點地鋸開。汧縣城池已有數百年歷史,這些當初十分堅固的地基,如今也有部分腐爛。因此漢軍并沒有花太多的時間,便將這些地區全部鋸斷。如此一來,大功告成,馬謖總算松了口氣,火速帶領士卒從地道撤回漢軍大寨。
就在馬謖那邊熱火朝天的時候,另有一隊漢軍從寨內挖了一條通往汧水的地道,正好聯通寨外那條引流汧水的渠道。待到馬謖確認一切工作順利完成后,吳懿便命士卒將大帳內的地道入口堵死,然后徹底疏通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