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糧草輜重的郭淮也沒用趕到,姜維知道已經(jīng)不能通過此寨擋住漢軍,便只好一把火燒了營寨,帶著兵馬趕往陳倉。
得知姜維燒寨而去,鄧艾也算松了口氣,如此雍州大局已定。而漢軍將士時隔數(shù)月,終于從崎嶇的山谷中來到平原開闊之地,人人歡欣雀躍,恨不得立刻大展身手。不過吳懿為了快速行軍,因此隨身攜帶的干糧有限,此刻也無法繼續(xù)進兵,只能在六盤山谷口等待諸葛亮的大隊人馬。
趁著漢軍停駐之際,姜維與郭淮匯合于陳倉。而姜維派去東面的斥候也快馬加鞭地帶回消息,洛陽方面的援軍依舊未至,長安依舊在丁奉等人的手中。得知此事后,姜維不由連聲長嘆,默然無語。
“姜將軍,眼下我等該當如何?”陳倉守將鹿磐得知曹真已死,魏軍慘敗,也是驚恐萬分。此事尚未在城內(nèi)傳開,否則一定會動搖軍心。
“蜀軍即將進入平原之地,只憑我等已無力守住雍州……”姜維無奈地搖頭道,“眼下不如將所有兵馬盡數(shù)撤回潼關(guān),以圖來日再戰(zhàn)!否則諸葛亮大軍一旦圍住陳倉,我軍便危在旦夕!”
“可是就這樣棄守雍州,我著實不甘!”郭淮身為雍州刺史,肩負守土之責,顯然知道雍州失陷無論對國家還是對他自己,都有怎樣的后果。
“大軍傷亡慘重,我等便是堅守陳倉,也于大局無補,除非洛陽方面另有援軍前來,打退諸葛亮大軍。”姜維說到這里,又不禁嘆息道,“可關(guān)索同樣進犯南陽,只恐洛陽兵馬捉襟見肘!”
“我相信圣上絕不會輕易放棄雍州!”郭淮斬釘截鐵地說道,“我愿親自留守陳倉,以圖在后方干擾蜀軍!”
“郭將軍,這……”
姜維還想再上前勸說,郭淮卻是堅決擺手道:“大將軍等人為國捐軀,我身為刺史,又豈能臨危退卻!前番我已將家眷送至洛陽,便是為了今日!”
“郭將軍如此忠義!磐愿舍命想陪,一同堅守陳倉!”鹿磐也在一旁慷慨激昂地說道,絲毫沒有畏懼之意。
眼看二人決心已定,姜維知道自己無法再勸,而且在漢軍后方留下一個易守難攻的據(jù)點,或許會成為扭轉(zhuǎn)戰(zhàn)局的關(guān)鍵。
商議已定后,姜維與郭淮、鹿磐二人謹慎選擇了三千對曹魏忠心可靠的忠勇將士,讓他們駐守陳倉,并留下一年有余的糧草。安排妥當后,姜維自率近萬兵馬,火速往東而去,爭取在漢軍大隊進入雍州平原前,遠離六盤山。
且說諸葛亮率大軍先抵達渝麋,得知吳懿與鄧艾已成功占據(jù)六盤山谷口后,便徹底放下心來。他先好好撫慰了一番城內(nèi)百姓,渝麋本來是人口不多的太平小縣,此次遭到兵戈之亂,也算被折騰地苦不堪言,諸葛亮自然要親自出面,安定人心。
待到諸葛亮走出六盤山后,吳懿與鄧艾等將士立刻前往谷口迎接。而諸葛亮見到鄧艾,更是當著全軍將士的面,握住鄧艾的手,高聲稱贊道:“鄧士載此番從南陽千里奔襲雍州,轉(zhuǎn)戰(zhàn)四方,為我軍出謀劃策,屢破魏軍,著實立下汗馬功勞!”
鄧艾因為出身寒微,且歸降漢軍僅一年,因此為人低調(diào),不敢張揚。今日被諸葛亮當著數(shù)萬大軍的面如此贊揚,當下慌得手足無措,連忙下跪道:“丞,丞相謬贊,末,末將只是盡了些綿薄之力!鎮(zhèn),鎮(zhèn)東將軍遠謀長安,三,三軍將士不畏生死,浴血奮戰(zhàn),絕,絕,非末將一人之功!”
看到鄧艾如此謙虛,諸葛亮頗為滿意地點了點頭,他親自扶起鄧艾后,又高聲叮囑眾將道:“雍州尚未平定,洛陽必有援軍前來,諸位切莫輕敵,來日還需謹慎迎戰(zhàn)!”
眾將高聲答應(yīng),諸葛亮又說了一番勉勵的話后,吳懿這時上前開口道:“丞相,斥候昨日來報!姜維已率近萬將士往東而去,陳倉那里仍有魏軍把守,軍士數(shù)量,想來不超過五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