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萬漢軍進入長安后,城中再有心懷鬼胎之人,也只能老實收斂。吳懿一面命人在城中傳開魏軍大敗,曹真戰死的消息,一面約束軍士,嚴禁擾民。諸葛亮知道曹真治軍甚嚴,在長安許久,頗得人望。漢軍眼下雖暫奪雍州,但想要收復民心,絕非一朝一夕之事,因此大軍入駐長安,需要恩威并施,杜絕生亂。而吳懿辦事穩妥,帶兵多年,是替諸葛亮完成這個任務的最合適人選。
安排好諸多事宜后,吳懿與丁奉等人來到太守府邸。吳懿說起漢軍攻克蛟龍谷,斬殺曹真,三萬魏軍幾乎全軍覆沒,丁奉也是大為振奮,他看了一眼精神煥發的鄧艾,就知道自己當初讓鄧艾親自前往散關送信,定能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
此番大破魏軍,奪得雍州,正廳之中的氣氛自然十分歡快,唯有魏延的犧牲還是讓眾人頗為惋惜。知道大局已定后,丁奉隨即向吳懿說起這三日斥候探聽到的軍情:“后將軍,姜維率兵一路東撤,眼下距離長安已有百余里!”
“丞相認為,魏軍定會死守潼關,以圖來日反攻雍州!”吳懿當下說道,“而為守潼關,魏軍定會駐守在潼關西面之華陰,以為潼關屏障?!?
東漢末年,曹操初挾天子以令諸侯之時,天下紛亂。當時曹操的重心尚在中原,為了防備關西兵亂,他便廢棄函谷關,并在華陰東面五十里設立修建了潼關。而潼關北臨黃河,南踞秦嶺山腰,地勢可謂十分險要,昔日馬超、韓遂率關西兵反曹時,一路東進,最終也未能攻克潼關,由此可見潼關的戰略價值。漢軍日后想要從長安進攻洛陽,潼關是一定要攻克的堡壘。
不過高明之人不會將潼關直接暴露在漢軍面前,姜維便是想讓華陰作為潼關的緩沖地帶。而且華陰距離潼關只有五十余里,距離長安卻有三百余里,漢軍戰線拉長,也是極為不利。
不過好在華陰乃是彈丸小縣,并非陳倉這般易守難攻之地,漢軍日后面臨的阻礙也會少一些。
清楚了姜維的動向后,丁奉又自告奮勇,希望領兵前往長安北面的馮翊郡,迫降靠近長安的下邽、蓮勺等縣城。吳懿認為姜維敗退匆忙,短時間內難以顧及馮翊,可如果魏軍另有援軍從洛陽趕到,便有機會接應馮翊之兵。未免夜長夢多,吳懿命丁奉領兵五千前往馮翊,同時繼續命人探查姜維動向。
請收藏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