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這些人均是儒臣,一身本事都在儒學上,沒有半點經世致用的本事,他們說話毫無意義,甚至說不到點子上。
到了十七年一月,李自成部已經打下寧武關,偏師也在河南打下好幾個府兵鋒進入河北。
這個時候崇禎卻還是不敢自己說南遷,指望大臣出頭,到十七年了,皇帝的脾氣秉性哪個大臣不知道,誰會當這個出頭鳥?
薛國觀和陳新甲的遭遇在前,大臣們誰愿出這個頭?
皇帝無人支持,自己又不便開口,再加上心存幻想,最終形成了眼下的局面。
至于不派皇太子南下,就是崇禎私心猜忌了,大位在前,至高權力的誘惑在前,崇禎不僅懷疑大臣,也懷疑自己的兒子。
若自己被困京師,群臣在南京擁皇太子監國,不肯出力勤王,坐視自己困死京城?
或是仿唐肅宗靈武故事,直接繼位,把崇禎奉為太上皇帝,就算從京師南逃,權力盡失是必不可免了。
崇禎才三十四歲,哪愿就這樣失去大位和權力?
這么一猜疑,皇太子最終未得南下,后來先被李自成俘虜,倒是被善待了,因為李自成認為君父無過,殺了大明很多親王郡王的闖賊,對崇禎的幾個兒子卻是相當善待。
后來清軍入城,倉促間皇太子等幾個皇子落在清軍手中,全部被秘密、處死,以斬首之刑將諸多皇子殺害。
崇禎一已之私害了自己的親生兒子,也是害了大明。
南明并非完全沒有機會,若皇太子至南京,大義名份無可指摘,東林黨和馬士英不會在立帝之事上相爭,江北四鎮也沒有機會以武力擁立,左良玉不會清君側,不會爆發內戰。
名實一統,南明抗爭之心會比歷史上要強烈的多,就算一時失利,剃發令一下,翻盤的機會就來了。
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