閔元啟當然更佩服戚繼光,看的越多,對這位大明名將就更增添幾分佩服。
“身形要穩,出槍要準,列陣要齊,勁力要猛,氣勢要狠!”閔元啟站在槍陣一側,自己先帶頭出槍。
十余年的苦功不是白費的,明軍現在只要稍微用點心操練的槍兵,大抵是用的梨花槍法,也就是楊家槍法。
戚繼光又屏棄了一些花槍招式,不管是封,擋,掄,砸,或是刺,多半都以實戰套路招式為主。
比如敵從左扎腳,我帶槍往右閃,同時出槍封住敵槍來勢,再順勢以槍扎敵胸膛。
天啟年間槍術名家程沖斗在長槍法選中指出的槍術七法,便是大封大劈,吃槍,還槍,鳳點頭,左右閃賺,花槍等七法。
紀效新書里的槍法,還有程氏的長槍法選,這類藏書閔元啟均有。
以他的理解,程氏畢竟是武術名家,個人槍術的因素占的多些,雖然在此時更為流行,練槍兵還是當以紀效新書之法為主。
不要花槍,不要太多套路,練膽,練力,練陣列,練出格速度,大封大劈是對的,槍兵對陣,齊力并肩,以戚繼光的話來說是開大陣,對大敵,與場中較藝擒補小賊不同。堂堂之陣,千百人并列而行,勇者不得先,怯者不得后,叢槍戳來,叢槍戳去,亂刀砍來,亂刀還他,只是一齊擁進,轉手皆難,焉能從容左右跳躍,一人回頭,大眾同疑,一人轉移寸步,大眾亦要奪心……
大體上來說,便是不要講什么左右騰挪,就把基礎技藝練好了,臨陣之時,萬眾一心,保持槍陣整齊,叢槍戳刺,這才是最好的致勝之法!
“拿槍,豎槍,橫槍,邁步,擰腰,刺殺!”
閔元啟的槍法早就入門,不管是拿槍的動作,還是豎槍時長身而立給人的淵渟岳峙之感,或是擰腰邁步時給人果決有力的感覺,再到最后,一槍刺出時的狠辣與強勁,都是令人眼前一亮,心生佩服。
韓森等人一直在外觀望,閔元啟把全套、動作使出來之后,包括韓森在內的所有人俱是在大聲喝彩。
不論如何,在這個亂世開啟的時候,人們總是敬服武藝高強的豪杰好漢,特別是閔元啟是這一方土地的保護者,他越強,人們內心就越是感覺安穩。
所有人都跟著閔元啟做一樣的動作,但閔元金和梁世發還有謝祥等人的動作都不盡如人意。有人急有人慢,有人歪有人斜,動作總有偏差,自己使了吃奶的力氣,戳刺的動作在外人看來還是軟塌塌的,自己感覺也是極為糟糕。
“莫急。”閔元啟面無表情的道“這才是剛開始,練好拳,練好力,還得練站功,站直了,崩緊急,再練發力之法,這槍術要一天不停的練,你們上一次練槍是何時?沒有十天半個月功夫,你們連門檻都找不著,更不要說入門,就這么練,十天之后再看!”
半個時辰的槍術練完,所有人都是滿身大汗。
接下來便是練陣列,站立筆直,然后按閔元啟的要求同時左轉,右轉,向前,向后。
至于鴛鴦陣,小三才,大三才,或是方陣圓陣,這些東西閔元啟打算人手多一些時再練。一則現在人太少,不好練習陣列,二來連基本功都沒過關,不必操之過急。
旗軍們并不至于左右不分。
隔幾年會有御史或兵備道巡看各衛所,陣法操練是隔一陣就會練的,所有旗軍要在軍旗鼓號之下擺出極為復雜的陣式,什么九宮陣八卦陣魚鱗陣,各人自己的位置在何處,小旗在何處,總旗百戶在何處,如何看旗號,怎么認旗,怎么跟著本隊隊官廝殺或是后退,甚至行軍扎營也各有規矩,若是真的連左右也分不清楚,又如何能做到這些事?
當然,到了此時此刻,旗軍們的訓練最多也就是擺個九宮八卦陣,金鼓旗號和認真擺陣也是沒有的事了,還是需要長時間的訓練方能達到閔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