型的鹽池一次納潮就能二十多天不去管它,只由時間慢慢的將海水轉(zhuǎn)化為鹵水便可以了。
所有人預(yù)先都劃定過坎池,這些池從南到北預(yù)先就劃定排開并且列過編號,旗丁們就算大字不識幾個好歹也是會數(shù)數(shù),最少十根手指還是會數(shù)的,每個小旗官各帶自己一隊人,然后編給一隊多的旗丁,今夜是第一次推攪化晶,用的人手是多了一些。
工具也是早就準(zhǔn)備好了,一根粗木棒當(dāng)木柄,前端是半尺長寬的木板,人人坐到坎池邊開始脫鞋,小聲嘲諷身邊伙伴腳臭。
其實出發(fā)前不少人都是洗過腳,各人都從小就跟著大人學(xué)煎鹽,鹽這東西和糧食一樣重要不可或缺,哪怕再不識文墨的人也是知道若長時間不吃鹽會手軟腳軟,掉頭發(fā),再長久就掉牙齒,就算海邊的這些軍戶和鹽城四周的灶戶均不缺鹽,但四周遭百姓貧困買不起鹽的也不在少數(shù),人們就算未見過也是聽的多了。
對食鹽人們均有敬畏之心,這東西身體缺乏不得,又是大伙養(yǎng)家糊口的來源,所有人均是第一次站在這海水中推攪得鹽,好奇心和敬畏心還有一點神秘感交雜,甚至根本就沒有人敢大聲說笑,下池之前均是在家里冼腳用開水仔細(xì)泡過搓洗過,怕便是過年時都沒有這般仔細(xì)小心。
“好了,各小隊依次下水,旗丁在前推到對面,余丁再跟隨,不要互相推攪,只能按一面不停的去推。”
韓森一邊吆喝下令,一邊也是下了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