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燒制,燒窯廠用的俱是煤炭,徐州那邊有好幾個煤礦,沿著運河南下售賣,只是這年頭只有少數的城中居民用炭火,城外的百姓俱是用稻草秸稈和樹枝燒鍋做飯,冬天取暖燒坑是北方的生活習慣,在江北這里卻是只有苦熬,沒有取暖用的爐子或是火坑,其實淮安府這一片論冬天的濕寒比起山東還要厲害的多,更加難熬,只是習俗不同罷了。
煤炭銷量有限,價格便是不貴,閔元啟托朱萬春在府城買了幾船炭花了也不到二百兩銀,足夠燒制幾十萬磚坯,相當合算了。
在鹽池這邊就是以本所的軍匠為主,閔元啟又請閔乾德派了五六戶工匠過來,以泥作和瓦作為主,就是忙著這邊開挖大鹽池的事。
鹽池和配套的坎池每天出產的利潤是肉眼都看的到,無人懷疑,陸續來上工做活的漸漸超過了千人,工地上每日都是有蟻群般的人在勞作,日常的管理閔元啟交給王三益和李國鼎,自己麾下的軍官還是以操練為主,勁兵精銳是立足之本,賺錢是為了練兵,誰輕誰重閔元啟還是分的清楚。
技術方面和指揮就是交給早期過來的工匠,后來工匠從旁協助,不過工地上人多了,就算有兩個百戶和五六個總旗一起管理,各人也多半就是管自己帶來的旗軍余丁們,時不時的會有沖突發生,不過每人每天有四升糧,還有不少人盯著,開始過來的人心氣較高,做活時也不惜力氣,幾天過后便開始有人磨洋工,本百戶的人看著都不出聲,便是百戶官也不好時時盯著,看到有人過份了便上前警告幾句,過后便又是有人出工不出力,或是并不是完全按工匠訂的標準來,王鳴遠等人俱是見的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