碼頭處和普通百戶的小型碼頭是一樣的,大河衛(wèi)以其名而立衛(wèi),就是在淮河南北兩岸次第展開,核心在山陽淮安,還有沭陽灌南一直抵淮河入海品所在的云梯關,是國初時沿淮守御和海防布置而成,二百多年下來,衛(wèi)所軍成為運軍,淮安衛(wèi)和大河衛(wèi)俱以造船漕運為最要緊的任務,衛(wèi)所之下的各千戶所和各衛(wèi)均有大量船只,沿河俱有碼頭,因為每年二月初時各百戶和各千戶所均要齊聚漕船和運軍,逐次抵各水次關,裝糧上船,然后分批隨行北上。
這里的情形無甚不同,里許外的村落也和普通的衛(wèi)所百戶一樣,外圍有蜿蜒的溝渠,多半是大河支流引水灌溉,大片的田畝一片青綠色,也夾雜著一些淺黃色,這是有不少田畝里的麥子快要成熟了。
村落外圍也沒什么不同,在綠蔭深處有一排排的茅草屋,這和別處百戶相差不多。
可能是相對的地廣人稀,也可能是因為需要大量的木柴煎鹽,大河衛(wèi)抵鹽城縣這方圓千里之地,大半地方都種植著樹木,另外有很多沿河圍場,大量的蘆葦待秋季枯黃時被人們收割儲存,以備煎鹽之用。
村落和田畝沒甚不同,但眼前的旗軍卻是相當?shù)木珘押统錾恕?
這么久時間下來,閔元啟一直堅持按日下發(fā)糧食,最近的這十幾天又是每天給受訓旗軍每天下發(fā)六升糧,每個旗軍均能吃飽,再加上訓練時間很久,打熬精神和體能,哪怕受訓十幾天的新軍,此時的氣質(zhì)體貌也大有不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