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兇猛前刺,以長槍的長度加上猛烈的刺殺,還有長槍兵們彼此的配合,以此剛猛無比的槍術形成槍陣,敵人便更難匹敵。
梁世發一路走來,頗見了幾個營兵的駐地,多則過千人,少則數百。劉澤清雖然志在揚州,但淮揚一體,淮安也是不會輕易放手,他的幾萬兵主要駐在淮安府城,也有少數駐沭陽,宿遷諸縣,并逐漸向鹽城各縣派兵,要隘地方都有兵馬駐守,只是派出去的多半不是劉澤清的嫡系,其嫡系精銳兵馬,現在則多半駐于淮安。
營兵的兵器,尚算過的去,鎧甲鐵盔數量也并不多,也并不操練,更不要說如眼前這樣合練槍術了。
營兵七成左右用火器和弓矢,剩下的三成左右是長槍,長刀,長斧,長戟,鏜把,僅槍便分十余種,各種長兵器駁雜不堪,若外行人看了,只覺營門肅殺,甲兵耀眼,梁世發隨閔元啟練兵多日,漸知兵伍之事,戚繼光說兵貴雜,那是在鴛鴦戰法和南方水網狹窄之所說的話,到了北方,無非就是車營,騎兵,長槍兵等若干兵種的配合演練,反而要精簡凝練的多。
長兵多且雜,火銃和弓矢雜夾,沒有合練,兵器質量也差,鎧甲不多,鐵盔也不多,真正的精銳俱是少量的馬兵,配鐵盔,腰刀,長槍,鐵矛,身上有皮甲或綿甲,也有少量鐵甲,甚至背負步弓,短馬弓,能在馬上騎射。這些兵多半來自九邊,便是山東鎮的精銳亦是從九邊過來,九邊的馬兵,夜不收,哨騎,才是大明軍隊的精華,論個人戰力也極為精銳,但可惜人數實在是太少了。
而就梁世發眼前所見的旗軍,成軍時間極短,但論起戰意和訓練的強度,只怕已經將那些普通的營兵遠遠甩在身后了。
便是無甲旗軍,笠帽,箭袍形制的紅色短軍袍,鞓帶,短靴,一身佩戴下來,自有一股整齊肅殺氣息,外圍經過的鹽丁雜役和婦人們,無不拿眼光瞟向這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