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得這個攢攢典員,想起諸多辦法,使所有在工地上的人們做的多便拿的多。便是那些大匠們,工錢最多,待遇最好,但前提是工期趕的快,質量也經的住考核。
這天才麻花亮,陳德和李天生等人已經在工地巡看,不停的大吼,不光是督促學徒和工匠們不要停手上的活計,也是極為關注工程的質量和進度。
鐵匠鋪子那邊也是如此,天剛亮就有十幾個鐵匠開始打造兵器鐵盔,沈永這個鐵匠匠頭更是早早起身,估計早飯也未必得吃就督促眾人認真打造,二十個學徒已經開始在鉆著銃管,他們都是心靈手巧的后生,就算如此,剛開始鉆銃管時也是出了多次的錯,梁世發路過時,還聽到沈永在大聲喝斥一個將銃管鉆歪的學徒。
鉆歪的銃管,當然就得回爐重新打造。
整個鐵匠鋪這里,除了爐鏜,鐵氈,大小鐵槌,煤,爐等器物外,并無其余工具,大量的工具擺放陳列著,梁世發卻是知道,閔元啟想派人往南邊購買鏜床或鉆床,但前途茫茫,根本不知道如何走法,也就只能放棄。
梁世發考慮過這事,暫且學徒還沒有學會沈永的技藝,人多而技術能力不足,所需工具的需求也不那么迫切。若真的要南下,最好是從淮安坐船直下揚州,從揚州瓜州渡江,到水西門坐海船從劉家港出海。劉家港因為河道漸漸淤塞,景況大不如此前,但還是距南京最近可以出海的港口,海船和船工最多,還是有相當的海船從劉家港裝貨出海。
到海上后一路南下,直抵廣東。
此后的行程梁世發就不太了然了,就算現在的這路線,也是當年在商行當大伙計的時候,聽海商客人喝酒吹噓知道的信息,是真是假還不敢確定,他當然不敢對閔元啟提出來。
就算眼前的情形,也是令梁世發感覺無比振奮了。
一切井井有條,那些心浮氣燥聞警就慌的已經走了,留下來的便是愿與整個百戶共存亡的心志堅定之輩。
便是梁世發本人和他的隊員也皆是如此,回想幾個月前的生活,想想都是不寒而栗。若叫梁世發回到此前的生活,怕是真的生不如死。
那種吃了上頓擔心下頓,還得北上應役,十個月當牛作馬,磨爛后背,被人鄙夷輕視,一路上辛苦無比,甚至百個運軍最少有幾個會死在途中的生活,誰愿回去?
閔元啟已經有言在先,就算漕運恢復,他也會交錢幫眾人免役,此后第三百戶的旗軍再也不必北上吃苦,光是這一條,已經足夠令百戶里所有旗軍感恩戴德,并且愿意以性命相拼了。
待接近軍營區時,卻沒有往常慣有的響亮口號聲,但旗軍們也是早就起身,正如哨兵所言的那樣,衣袍整齊的旗軍們已經在營中列陣坐候,營中氣息一片肅殺。
梁世發入營時,守備輪值的隊官都是一臉激動,但仍是按條例規定,詢問了口令之后才把梁世發放進來。
梁世發往里走時,閔元啟等人已經看到了他,眾人一并從簽押房往外走,梁世發看到閔元啟大步走過來,不知怎地心中一熱,趕緊先要躬身行禮。
“世發免禮。”閔元啟大步迎上去,手臂一托拉起梁世發,看了一眼之后,閔元啟沉聲道“看來你是在海灘泥地里爬了半夜吧?委實辛苦了,此事過后你好好休息幾天,多陪陪老婆孩子?!?
梁世發眼一熱,一股酸澀之感使他差點落淚。
此前在泥濘里趴著不敢動,又爬來爬去之后,心中也未嘗沒有緊張,惶懼,害怕,甚至怨恨的各種負面情緒。
回村之后,看到眼前的各種場景原本已經是感覺值得,待聽到閔元啟說的這些話,梁世發更是覺得昨晚的辛苦和冒險,無論如何都是值得。
閔元啟并沒有刻意拉攏,說一些虛頭八腦的話,休息幾天,陪陪家人,這樣的上官反而是叫人覺得真心關懷下屬,頗有人情味的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