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以支撐他們在這樣的會議上發言了。
不懂裝懂,強行發言,只會使小輩暗中譏笑,眼前的這三人還不至如此。
三人臉上也是有明顯的唏噓感慨之色,在此之前他們一伙人聚會,談的無非就是收成,各戶旗軍的家長里短,淮安府城衛署里的一些人事變動的八卦,當然也有其余各所的人事變動,甚至婚喪嫁娶等閑雜之事。
正經事無非就是種地,押漕,都是做熟了的,最多交流一些北上商人的信息,以備在押漕時聯絡,看看能不能多帶一些貨,南來北往的漕運相當辛苦,只有給商人帶貨,帶商人,舉子南下北上,好歹能貼補一些,不然運軍就真的比黃連還要苦了。
現在他們的人生經歷無非就是這些,排兵布陣,兵種配合,戰場指揮,訓練,軍法鎮撫,后勤軍需,這些詞他們聽著都費勁,更不要說去理解和運用了。
就算是剛剛那些盾牌的名字,三人也可能聽過或見過圖譜,畢竟衛所軍人世家,但他們懂得的也是相當有限,畢竟在他們的少年時期起衛所運軍就完全放棄了軍事職掌,早就是專業的農民和漕運船夫了。
不過閔乾德和王三益,李國鼎三人臉上也是有明顯的欣慰之色。
不管怎樣,親眼看到后輩們的成長和壯大,這是相當值得欣慰的事。
而對王三益和李國鼎來說,更是慶幸。他們并非閔家族人,所幸的就是在閔元啟崛起之時,成功的抱上了這根粗腿,日后閔家再怎么發達,他們也算是有原始股了。
李國鼎已經打算將兩個兒子都送到旗軍這邊來,王三益則是臉色有些難看,他只有一子,漫說自己也舍不得,就算舍得,有秀才身份的王鳴遠進來當旗軍,怕就算王鳴遠自己樂意,王家也會成為笑談。
只能遺憾了。
這邊的會議卻還是在進行著,高存誠建議旗軍訓練增加一些真實性,比如將動物尸體或是豬血雞血一類拋灑在訓練場上,同時令人大聲吶喊,這樣在隊列對抗的訓練時,差不多就有一些戰場的感覺了。
身為火銃旗隊的旗隊長,沈亮也是破格參加這樣高規格的軍議。
沈亮的建言自是和火銃有關,多增加火銃手,大力投入建造火銃的工坊,增加物料,人手,錢糧,使得沈永主持的火器工坊能在短時間內造成成批次的合格火銃。
對這個建言,倒是比閔元直獲得的支持更多。
騎兵雖然犀利,今天閔元直等人的表現也是相當亮眼和出色,但公允的說,騎兵側擊之時土匪的陣列本身已經快崩潰了。
右翼的第三第四兩個百總擊跨了土匪左翼,兜轉包抄了過來,雖然兩邊四個百總配合不算默契,銜接也不緊密,但戰場形態已經對土匪相當不利。
這樣的前提之下,騎兵才有側擊建功,并且一直打亂土匪逃散隊列的本錢。
而在交戰之初,頂著弓矢壓力將土匪隊列打亂,重創了當面陣列土匪的,正是沈亮和他的火銃旗隊。
憑這個功勞,加上火銃的重要性已經凸顯出來,在座的眾人都很明白,沈亮成為火銃副百總乃至百總,也是遲早的事情了。
這姓沈的雖然是外來的山東人,不是大河衛本地人,但在水關一役時搶先效忠,已經是有成為閔元啟心腹班底的本錢。
加上兄弟二人各有本事,論戰場經驗,在座所有人都比不上沈亮,而指揮訓練火銃手,更是沈亮獨有的本事,旁人遠遠不及。
再加上沈永的鑄器能耐,整個云梯關所是找不到第二人,沈家兄弟在云梯關所這里,算是站穩了腳根。
加上沈亮所言確實是有理,眾人對火銃威力也有了深刻的認識,加上火銃比戰馬易得,火銃手的訓練可比騎兵訓練要容易的多,若是要在短期內提升第三百戶旗軍的戰力,肯定還是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