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到南京事前和閔乾德溝通過,無非就是打個前站,買通一些人先把聲勢造起來。
接著閔乾德帶著認可過的首級至南京報功,怎么也得將閔元啟的官職推到衛指揮或指揮同知的位子上。
有了三四品的衛所武職,把整個云梯關所給掌握下來,那就不是什么難事了。
“而且這件事史公不會真的插手太深。”應廷吉解釋道:“南京兵部負責的地方之大,想必朱世兄也是知道的,雖然斬首近千級堪稱大勝,不過到底只是普通的海盜村匪,若是當真象模象樣的褒獎重用,前方帶兵的將士怕是會心有不平,史公是不會做這樣的事,如果強求,反而會適得其反。”
朱萬春抱拳道:“世叔說的才是正辦,是晚生考慮不周。”
應廷吉不愧是在南京兵部尚書身邊當幕僚的頂尖聰明人,在大明能考中進士最少在好幾個方面是萬中選一的優秀,首先是記憶力,其次就是領悟能力,然后就不能缺乏毅力,頭腦聰明,博聞強記是基礎,能領悟圣人的微言大義,再從時人程墨范文中選擇適合自己的文章格式,領悟力不可或缺,而不管怎么聰明,領悟力怎么出眾,毅力就是最基本的根基了。
不管冬寒料峭或是夏日炎炎,不管門外發生何事,筆耕不斷,朗誦不停,得有這樣的毅力,從童生到秀才,再到舉人,進士,這條路才走的通。
進士之中,有人擅長讀書而不通世務,有人則不光是擅長讀書,世務機變亦是人精,眼前這應廷吉,應該就屬其中之一了。
“這等事主要還是看淮揚道,最多也就是到鳳陽巡撫,到總督案頭都是小事情了。”應廷吉看出朱萬春的敬佩之意,笑意溫和的道:“馬瑤草這個鳳陽總督,去歲一年帶著幾個總兵多次大戰,用兵都在數萬人或十萬人以上,千余村匪首級的斬獲,連這鳳陽總督怕也是驚動不了啊……”
“晚生明白了。”
朱萬春雖然略有遺憾,不過得了應廷吉的幫助,以大明眼下的局面也算是上達天聽了,接下來只要地方相關的官吏將功績報上,閔元啟一個大河衛指揮同知或指揮使的官職總算是跑不掉了。
雖不是掌印指揮,而且衛所官也不值錢了,可是仔細想想,閔元啟元月時還是個試百戶,現在才四月,短短這幾個月的時間找到了財源,練出了強兵,從試百戶到副千戶,現在最少能撈個指揮同知,這升官的速度已經快到沒話說,閔家雖然家世不錯,又不能和公侯之家和大將門相比,這樣的結果已經算相當不錯了。
……
“老二你做的不錯。”內室之中,周亮工已經去了大紅官袍,換上了青色道袍,頭戴一頂純陽巾,由于心情不壞,整個人看起來都是精神抖擻的樣子。
不得不說,在淮揚道任上周亮工是不太得志,甚至是很受壓制,排擠。
馬士英當權之后,對周亮工更是打壓的厲害,這也是促成了周亮工在多鐸南下時搶先降清的原因之一。
當然不管是何原因,周亮工這人肯定是沒有氣節。
這也是清廷將此人當救火隊員,哪里需要就派到哪里,這人能耐是一流的,人品卻不被統治者認可,而且滿清雖然在政治上相當強勢,但由于基本盤就是武力起家的八旗,對文官的提防和限制也是相當明顯,在清初到中期,漢人文官升官極難,天下督撫,要么是滿洲貴族軍功出身,要么也是漢軍旗的包衣奴才,這才算信的過。除了八旗漢軍,就算是不值錢的侯伯到子爵男爵,漢人文官能得爵的也是寥寥無幾。
周亮工此時當然是想不到他后來的遭遇和委屈,此前他已經夠委屈了。
周亮敏在大河衛云梯關的所見所聞,算是給周亮工打通了任督二脈。
“我在這里不得伸展……”周亮工冷笑道:“還不是馬瑤草手頭有將有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