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件高高呈上。
“哦,這姓楊的愿意效力了。”劉澤清臉上有淡淡喜意,他占的淮安在四鎮之中算是不上不下,論戰略要地的要緊不如北邊的徐州,地盤也不及高杰大。
論對南京的重要性,又不如拱衛在和州無為州一帶的黃得功,也就是和皖北的劉良佐哥倆同病相憐。
淮安還好在能占到漕運和鹽利,劉良佐毫無疑問是最慘的那個。
劉澤清還想更進一步掌握鹽城,泰州加揚州,如今在擁立之時又有一個在鹽城揚州都頗有根底的地頭蛇表態效忠,雖然又要牽扯進其余的瓜葛,不過楊世禮所言之事,在劉澤清眼里不過是不值得一提的小事耳。
“回去告訴你家東翁。”劉澤清對毛師爺一臉的血視若不見,從容道:“待我與諸鎮送福王到南京監國之后,自當回來辦他所言之事。”
“大帥容稟。”毛師爺戰戰兢兢的道:“那個閔元啟新立戰功怕是會被朝廷授官,而且此人擅長練兵,小人害怕耽擱時間久了,其人羽翼一成,大帥就算想對付他怕也有些棘手為難。”
“你們聽聽,說的這甚么話?”劉澤清不怒反笑,只是笑聲隱隱有金石之音。
熟悉劉澤清的人都知道,這是動了怒,但并沒有要到殺人的地步。
若劉澤清怒極,反而會不動聲色,不露表情。
此前劉澤清拜大學士劉鴻訓為叔,后山東劉氏族人往淮安來投奔劉澤清,劉澤清又將劉鴻訓的兩子視為子侄輩對待,盛氣凌人,百般排擠,也試圖吞并劉孔和部的兵馬。
有一次劉澤清宴客賦詩,此人附庸風雅,對自己的詩作向來頗具自信,結果劉孔和看了詩之后默然不語,劉澤清再三逼問,劉孔和無奈道:“不作更好”。
這句話聽后,劉澤清明顯變了顏色,很快又與劉孔和有說有笑。
過不多時,原本已經在安東縣駐扎的劉孔和奉命帶兩千部曲往和州,半途之上,劉澤清派大量精兵強將圍住了劉孔和部,先逮拿劉孔和斬殺,然后分批將兩千劉孔和部的兵馬也是部斬殺!
這人的心狠手辣,殺人如麻,翻手為云覆手為雨,在這件事上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大帥收拾你們地方一個土千戶,不是翻手覆手的事。”中軍官上前喝斥道:“還不趕緊滾下去,惱了大帥,你人頭不保!”
“他們鄉下人知道個甚。”劉澤清倒是一笑,說道:“我麾下說是額兵三萬,當初剛南下時,巡撫路大人還阻我入淮,后來老子從鳳陽迂回,不是還進來了?現在俺們占了淮安大府,還有這么多縣,到處征餉打糧,要是還三萬人,老子不羞死了?這么多大兵,餉械充足,老子想打天下都不是不能試試,何況一個地方上剛冒頭的副千戶?這也值得一提?真真是笑死個人了。好了,在這里耽擱了功夫,咱們得抓緊趕路去!”
劉澤清說這些話當然不是為了一個區區師爺,就算楊世禮他也不是很放在心上。
現在時勢不同了,崇禎皇帝若還在,好歹還得有個最基本的綱常和軍紀,現在皇帝都大行了,新皇帝是武將們擁立的,還談什么綱常?
弘光朝時,有人問劉澤清在淮上動作,建大府,漁肉鄉里,兵馬橫行不法,劉澤清便答道:“皇帝都是俺立的,他該當報答俺,叫俺在淮上享福。若虜騎南下,俺就直下江南,擇一郡安身便是。”
身為四鎮之一,封爵大將,能說這樣的話,南明之爛也就不必多說了。
劉澤清南下時只有三萬人左右,其中多半還是營兵炮灰和壯丁,麾下精銳來自本人的家丁和諸將的親兵家丁,加起來最多兩三千人。
初至淮安外圍時,和高杰一樣都被路振飛給擋了,高杰選擇在徐州安身,劉澤清則是迂回從鳳陽至淮安,到底占了更富裕的淮安府安身。
四鎮之中,只有出身京營的黃得功軍紀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