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著閔元啟安撫的話,沈永抱拳答應著,但他眉頭緊鎖,最少從外表看來,這個工匠大頭目信心不是很足。
閔元啟則是看著眼前扎甲,內心還是頗為滿意。
厚度應該是比普通扎甲增加了三成到四成,冰冷的金屬鐵片很有質感。
甚至可以說并不是小鐵片,而是如同一塊塊大麻將一樣,密密麻麻的穿綴在了一起。
麻繩也是特制的,穿制扎甲的辦法也是別有竅門。
暴露在外的麻繩盡可能減少,以避免被刀劃中之后,大量的甲葉掉落下來。
麻將席般的甲葉也是盡量密集,雖然不如鐵鱗甲一般層層疊疊,但也沒有多少空隙顯露出來。
閔元啟將先跑到工坊等著的沈亮叫過來,令其穿上一領扎甲,當一次現場模特。
沈亮也不推辭,在李俊孫等人的幫助下,很快就是將扎甲穿戴上身。
“好,好一個威風凜凜的廝殺漢!”
就算閔元啟的麾下好歹有幾領鐵甲,看到眼前的沈亮,也是忍不住眼前一亮,甚至高興的擊掌大笑起來。
跟隨而來的眾人也是面露笑容,特別是李俊孫等武夫俱是開心之極。
眼前這扎甲也是打磨的甚為光亮,配上兜鍪,頓項,護臂,護心,護脛之后,一個威風凜凜的鐵人便是出現在了眾人面前。
“一年之后……”
閔元啟也是有些心馳神往的感覺。
哪怕按現在的計劃,一年內也有兩千領扎甲,甚至會更多。
只要銀錢稍有節余,閔元啟肯定會加大工匠雇傭的力度,增加人手,擴大場面,囤積熟鐵精鐵蘇鋼,只要是打造兵器鎧甲需用之物,定然是優先儲備購買。
事實上哪怕是河南山東這樣的淪陷區和半淪陷區,經濟活動和物資往來也并沒有完全停止,甚至有一些物資交易,比如鹽,糧食等物資較此前還要活躍的多。
因為戰區的經濟被破壞的較為嚴重,要恢復生產需要時間,在很長時間內,不管是士紳田主或是平頭百姓,購買食物和相關物資需求量會比平時大的多。
朱家往河南和山東開辟的商道,相信會在短時間內供求量大增,其后就得看戰事進行的情形了。
不過就算樂觀一些,閔元啟感覺一年內的披甲率也就只能滿足一營兵。
全員披甲,眼前的鐵人一眼看不到邊……
閔元啟眼神從明亮到黯然,顯然全員裝配鐵甲是不太現實的妄想。
哪怕是明軍鼎盛時期的遼鎮,帳面上十萬大軍,其實夠格披甲,而且多半是綿甲的也就是李成梁的八千家丁騎兵。
后來以大明舉國之力供養的遼鎮,一年三四百萬的軍餉,養出來的可戰之兵到吳三桂之手是實力最強的時期,可戰之兵,也就三萬余人。
且吳家最重的仍然是內丁,也就是以鐵騎營為主的騎兵,那些騎兵也都并非全部裝配鐵甲。
大明一年生產的鐵甲定然是不止幾千領,可是“雄兵”二百萬,哪怕別的鎮不怎么給甲,就算九邊分配下來,將領囤積一批,損壞一批,就算不分配給營兵炮灰,每個鎮幾十個將領,各有成百上千的內丁和親軍騎兵,想要人人有甲也就只能去發夢。
閔元啟若是一般將領,有兩三千披鐵甲的精銳打底,配上一兩萬還過的去的營兵,再拉上幾萬雜魚炮灰,平時當輜重伙夫,戰時拉上去墊刀頭,只要對心腹將領和精銳控制得當,好歹就是一鎮總兵的格局起來了。
就算打不過吳三桂三順王等明軍強鎮或流寇精銳,對付一般的明軍和流寇也是夠用了。
但如果想要包打清軍,特別是對上這時代最強勁的滿洲八旗精銳,閔元啟肯定感覺不夠,遠遠不夠。
“大人,這是咱們新出的火銃,也是按大人的要求,打造的合機銃,若要看大斑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