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合乎規范,就算不可避免還有一定的炸膛可能,但正常操作炸膛的風險就是極小,甚至可以忽略不計。
也就是大明工部那些做事根本不上心,主要追求的就是貪污工料的官員,還有那些被當成奴隸奴役的官用工匠,才能打造出打放三次必定有一支炸膛的無用火器。
眼前的這些銃管質量上閔元啟是極為滿意,但看到用鋼頭鉆管的學徒時,也只能嘆息搖頭。
每人已經竭盡力,但鉆到身形顫抖滿頭大汗,看眼前的進度,估計還是正常的每天一寸左右的進度。
每天一寸,待鉆到合格的進度時,正好是要一個月時間。
若想鉆銃管的進度加快,達到每月三百支以上的最低標準,眼前的學徒數量要加近一倍之多。
上哪兒找這么多很快就能上手的好苗子?
云梯關這里說是衛所地界,但一個個百戶和村莊無異,就是從農村挑選出足夠的人才。
而恰恰從村莊之中選拔人才最難。
長期的貧窮,封閉,還有保守,再加上資訊缺乏,村莊的人們可能天生的智力并不差,但在兒童時期其經歷和成長就被城市里的孩童遠遠甩了開去,到長大成人之后,這種差距就更加明顯,他們甚至愚笨的左右不分,不會最簡單的十以內的加減法,也完不懂得政治文化軍事等最基本的常識。
對手工業這樣要技術和常識的東西,懂得的人就更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