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到南洋開辟局面,或是到臺灣和荷蘭人爭鋒,船只和船上人員是必不可少的。
而且未來幾年內有個大好契機,鄭芝龍初降之時放棄了自己船隊和控制的海疆,鄭家水師為之大亂,四散而去。
鄭成功雖然是鄭芝龍的兒子,鄭家內部就有人不服他,鄭芝龍的舊部也不將他放在眼里。
其后多年時間,鄭成功是經過千方百計,歷經多少艱難險阻,才堪堪將其父的舊部籠絡到手,并且逐漸在岸上經營出一片基業,其麾下兵馬雖不及其父在時多,但在陸地的力量反而更強了些。
這段時間內,鄭成功本人不過才幾條船,千多部下起家。
閔元啟自忖自己的基業怕是還超過鄭大木,不足之處就是他是北人,福建那邊的人抱團抱的厲害,他要收服鄭芝龍的舊部,所費的功夫精力怕是不小,但只要自身實力夠強,抓著機會,未必就不能成功。
占著航道和水師,與荷蘭人斗過一場,將倭國市場從荷人手中搶下來,再繼續與西班牙人等外來殖民者做買賣。
甚至要搶下一塊殖民地,與臺灣勾連一起,這才不會有后來荷蘭人和清廷聯手封鎖,使鄭氏越來越貧弱,甚至打不敗清廷水師,簡直是大明海盜之恥。
這些想頭是很不錯,但凡事都要邁出第一步再說。
造船之事還得再等等,韓森已經開始在碼頭附近搭建工棚和工匠住處,也在收羅工具做一些前期的準備工作。
云梯關這里造船有一個好處,這里原本就有相應的停船修船的碼頭,也有相當多有經驗,懂得操船的漕運運軍極多,修船操船的經驗也極為豐富。
所缺乏的就是駕船入海的經驗,這個短板對駕船經驗豐富的漕運運軍們來說也極為容易彌補。
不足之處就是海上廝殺爭斗的經驗,這就得花時間,甚至于拿死人當成本來不斷的彌補了。
秦山島距離云梯關不過六十多里,從陸路走一天就到,從海上走卻花費了兩天多的時間。
盡管是貼著岸邊行船,風大浪急,操船的運軍缺乏經驗,雖然找了幾個駕船出海過的漁民幫手,這般四百料二十多米長的大船漁民也是沒有駕過,眾人七手八腳,還是不停的被風浪吹散打亂船隊隊形,甚至有幾次差點碰到海邊礁石,差點兒撞散大船。
兩天行六十多里,好在也是看到了島盜盤踞的海盜,韓森也是放下心來。
此次他是最高等的武官,但韓森不負責指揮做戰,那是百總官的職掌。
他負責的是記錄海船出海的各種情形,包括船只的狀態等等。
這一趟下來,韓森是不得不承認,漕船是根本不適合下海。
平底船,船首稍微上斜,單桅獨帆,吃風不多,船速極慢,操控極難,海浪一帶漕船就左右歪斜,很有可能傾覆。
這船原本就是在運河上設計的,吃水淺,因為運河經常枯水,就算深水區域也不可能如海上這般風大浪急,所以漕船于海上是完全的不合格。
其實韓森倒是想搞幾條海船出海,不過那最少得等小半年之后,現在卻是急不得。
秦山島盜已經算是銷聲匿跡了,上次三百精銳加上大頭目都被閔元啟率部一掃而空,剩下的盜匪星散而逃,留在島上的不足百人,多半是無處可去舊習難改的兇殘暴戾之徒。
這些島盜不除,四周百姓還是不得安穩,因此韓森對此次任務還是頗為期待。
“島在前方。”帶隊的百總官何福厲聲道“島長不過二里,寬里許,上有幾十幢房舍,草圖是軍情司的人繪出來給你們看過,上島之后,一個旗隊分為兩股,沿左右兜剿向最北,兩個旗隊隨我一直撲向群盜所居之處。此次是突襲,我們上島之后不要留手,大人有令,此輩窮兇極惡,手中俱有人命,不要投降的,哪怕降者也殺,不傷天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