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就算再不重視火器,這些火炮的作用他還是曉得的,從此闖軍中也有火器編制了。
只是運用并不得其法,最少在李自成的很多次戰例之中,并未有他大規模使用火器的例子。
和清軍一樣,幾股大的流寇面對過明軍長期的征剿,他們印象中更畏懼的是關外來的明軍騎兵,那些騎兵悍勇彪悍,不說別的,就是當初曹文詔帶的一千多騎兵就給聲勢浩大的流寇帶來極大的麻煩。
后來還是多家流寇合力,不斷拿人命去填,好歹才把曹文昭給弄死了。
這個印象極為深刻,加上明軍火銃質量極差,李自成重視的是弓手,這和陜西傳承很久的弓箭傳統有關。
宋夏相爭時,北宋在陜西地方立軍寨無數,除了禁軍和廂軍外,還有民間成立了大量的弓箭社。
這些弓箭社為防御西夏的偷襲立下不小的功勞,陜西民間民風質樸尚武,弓箭和槍刀之術也一直沒有拋下,各處地名還有帶寨子的,多是當初駐守兵馬留下的后人,其不重火器,重弓術,刀槍,騎兵,也就不足為怪。
“這事就交給你了。”閔元啟對沈亮道“弄一些機靈的,分別在幾個土城上和右翼哨樓上放置,敵人進襲而至與我軍交戰時,分別打放,以壯我軍聲威。到時候只要打響就行,告訴他們放空炮吧,他們不會瞄準調整射角,別把炮彈打自家軍陣里頭來,那就他娘的要被人笑死了。”
眾人聞言皆笑,雖然大戰在即,但在閔元啟的帶動和影響下,最少武官們的情緒挺好,表面看起來都是極為放松。
沈亮對眼前的差事并不抵觸,甚至是頗有興致。
但他沒有急著走,因為船上還在卸貨。
一箱箱的炮彈被搬抬下來,其中有小佛郎機炮用的霰彈,比火銃彈丸要稍大一些。
半斤多到一斤左右的炮彈,那是給大佛郎機用的正經炮彈,很多人還是頭一回見,不少武官上前打開箱蓋,將炮彈拿在手中掂量把玩。
“這若是轟擊出去,這炮彈打到人身上……”
閔元金將一斤重的炮彈放在自己胸口處,比劃了幾下,再想想剛剛炮彈打在河里的威勢,臉上神色都是變了。
“這東西是沒法防,沒法躲!”閔元直這驕傲的世家子臉色也不太好,他銳氣逼人,一則是自己武藝過人,頗有天賦,這幾個月來身手進步之快令很多人為之嘖舌。
進步快的人傲氣也是重,說難聽點除了閔元啟之外,閔元直眼里的眾人都無甚可取和叫他敬服之處。
倒是此時此刻,這個軍中驕子騎兵頭目臉上露出罕有的凝重神色,甚至隱隱是有些畏懼。
騎兵速度快,移動快,老實說火銃對騎兵的威脅很少。
畢竟這個時代的火繩槍沒有膛線,前膛裝藥射擊,動能低,射程短,射速慢。
歐洲人是用方陣列隊,排隊槍斃來解決這些技術上的不足。
兩隊士兵在鼓號聲中彼此互相前行,在進入射程之后雙方士兵直面對方的火槍槍口。
能在這樣的威脅下不崩潰逃走的士兵和軍陣,這得花多大的功夫來訓練和形成傳承?
最少在這個時代的明軍是肯定不行,歐洲也就是剛從端士方陣進化到西班牙方陣,還是冷熱、兵、器的結合,距離純粹的火槍方陣還有時間和距離。
到了拿破侖時代,那就是排隊槍斃的巔峰時代。
法軍和英軍是兩個同時代的佼佼者,其中最強的當然是英軍。
彼此對視,軍陣互相慢慢走近,齊涮涮的舉槍,瞄準,然后開火。
四周還有騎兵在游弋等候機會和軍令,身后還有火炮轟隆隆的轟鳴之聲,四周是伙伴被子彈擊中,頭顱被打碎,腦漿迸裂,或是打中胸口,腹部,要害被擊中,肚腸流出。
慘叫聲,硫磺味,大炮轟鳴,血腥味,人體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