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教學競賽”還在緊張有序地進行著,丁瓇揉了揉并不犯困的眼睛,拿起聽課筆記,走進了初中三年二班。
語文老師王杰希正在上古詩詞鑒賞課。
《夜雨》
唐白居易
我有所念人,隔在遠遠鄉。
我有所感事,結在深深腸。
鄉遠去不得,無日不瞻望。
腸深解不得,無夕不思量。
況此殘燈夜,獨宿在空堂。
秋天殊未曉,風雨正蒼蒼。
不學頭陀法,前心安可望?
丁柔聽著聽著,一種悲涼侵襲了全身,癡情與哀怨是與生俱來的,與風花雪月無關。凝結一生的癡情,成了一生的傷痛。十五歲的鄰家少女湘靈,是白居易苦讀十年寒窗里最美的一束光,在十九歲的白居易心里,就像白日里的嫦娥,蓮花池里一朵清新淡雅的蓮花,湘靈一雙靈巧的手,在碧莎窗前刺繡的畫面,讓白居易一生難以忘懷。
《花非花,霧非霧》“半夜來,天明去,來如春夢幾時多,去似朝云無覓處?!?
遠隔他鄉的戀人,終究讓白居易魂牽夢繞了一生。
淺秋的時光里,再讀古人纏綿的愛情故事,燈從晚上開始點燃,一直變成了殘燈孤影,夜深深,孤單的雨夜里。在跨越了三十多年的凄美初戀,只因思念,才會有“在天愿做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钡那Ч琶洹?
只因跨越了三十年的初戀,四十歲的白君易,半夜失眠,寫出一場千年來最凄美的夜雨,
只因跨越了三十年的初戀,四十五歲的丁瓇,在中秋節這天,收到了楊蕭發來的一首抒情詩。
《秋月,掛在老屋的檐角》
輕卷珠簾
一輪滿月懸窗
清冷的余輝填滿了老屋檐角
老屋封存的桂花酒
在秋月里飄香
醉了秋紅
一條小河
淌過老屋門前那道彎彎的橋
吟唱歲月里那首童謠
月光下
一段甜美的回憶漫過荷塘
一對水鳥
清秋的月光下
拍打相遇的橋
房檐上掛著月亮的溫柔
奶奶把月餅擺上枝頭
爺爺捧出家鄉的米酒
小院里滿是丁香花的花香
穿越老屋記憶的窗欞
南飛的大雁在我眼前盤旋
一輪明月
何時月圓?
楊蕭寫于2016年中秋月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