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正大洲的形勢可謂是風云變幻,在前一刻還是百家修士退走,百法之洲的遠伐軍走過過海橋億萬兵馬踏臨疆土,儒家中人慌亂不堪,在浩正大洲,上至仙家修士下至凡夫俗子無一不是在惶惶度日之中備受煎熬。
可下一刻,整個人間都在觀賞儒家的表演,儒家十圣人排在第二位的禮圣老爺,為天下厘定規矩的一家圣人,竟然如此大毅力直接身化山河筑起了一道文氣長城。
那些在浩正大洲撒開了腳丫子狂奔的遠伐軍在得見眼前突然從天而降的文氣長城俱都是傻了眼。
這一堵文氣長城比之任何仙家陣法打造的關卡都要牢固都要契合儒家修士,當真就遠比如一道世人無法逾越的天塹,任你億萬兵馬兵臨城下,我自巍然不動。
這一天,浩正大洲之人是狂歡的,他們終于得見了何為儒家的底蘊,也唯有這樣的底蘊才擔得起曾經的三教之首。
文氣長城就是一條攻防線,除卻先前被法家硬扎下釘子的一塊無法籠罩,盡皆都在長城之內,可這一道文氣長城當真就能擋得下遠伐軍的攻勢?其實并不見得。
在文氣長城之后,登上長城之人高興得望著被隔絕在疆域之外的遠伐軍,殊不知籠罩一整個大洲的文氣長城并不是所有的地方俱是銅墻鐵壁的,在一些文氣薄弱之地,豎起的文氣長城墻很快就被遠伐軍的高階修士給打破。
如今在整個浩正大洲,形勢變得異常詭異,遠伐軍順著文氣長城的軌跡開始四處尋找文氣薄弱之地,進而找到可以切入的縫隙,演變成了無數遠伐軍順著文氣長城不斷地拉長戰線,在整個浩正大洲的沿海線朝著四面八方擴散開,他們所能占據的優勢就是兵強馬壯。
太極王朝的數百萬鐵騎看似浩浩蕩蕩,可在遠伐軍中其實并不起眼,擴散最快得便是來自冥間的陰兵鬼將和妖族低等妖禽,耗損多少并不在意,直接驅使著死士直接往文氣長城上撞,一旦被尋得文氣薄弱之地,直接就能一擁而入把戰線再延長上千里甚至萬里之遙。
這樣的速度是非常恐怕的,遠伐軍直接分成無數波兵馬各自尋找可以入侵的縫隙,而在原先的法家之地,直接扎下了大本營,三方勢力的帥營集結一處,讓各位大修士率領著手下兵馬盡量得把戰線拉長。
單獨拿出來一個準備妥當的冥間萬鬼王,和傾一族之力的妖族,都有直接跟整個儒家叫板廝殺的實力,更何況如今三方集結一處,就是要把戰線拉長,看看你們儒家集合一洲之人到底能不能磨得過他們。
帥營搭好,由三番人馬繼續在外布防,這里便是打這一場大洲之戰的中樞之地。
冥間是由孔瘍作為代表決策,太極王朝則是錦兆鷹甄,妖族則是十二大巫之首的帝首,在帥營碰面,商量接下來的戰役如何進行。
登陸浩正大洲僅僅只是第一步,虧得佛道兩家各自出手料理百家老祖,更是拖了儒家的后腿不敢派人前來破壞連接兩洲過海橋的駐點,當然也算是法家和儒家死磕了這么多年留下的唯一底蘊,卻在真正的大勢面前,不得不退走給遠伐軍當了陪嫁衣裳。
想要打垮儒家,這戰事必然是拖得很久,十年,五十年,上百年,或者說一千年,注定會是一場曠日持久的戰役,儒家再這么不堪也在人間三教位置上風光了這么多年,而且三教的排序在佛教未能盛興之前可是儒家一直坐著鰲首的位置,根本不可能被遠伐軍一沖即潰的道理,要真如此不堪,談何三教,徒惹笑話而已。
三方領袖聚首,制定戰略,對于浩正大洲突然豎起的文氣長城,即在意料之中又在預期之外,畢竟這是一場關乎生死存亡的大混戰,儒家十圣人,各條文脈就算先前吵得再厲害在這樣的關鍵時刻總會槍口一致對外,這是必然之事。
從登陸浩正大洲伊始,就在預估著會炸出儒家哪些潛水的烏龜王八,比如多年未在人間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