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攀立于甘泉宮所在的那山巒的山頭,站在山頂往下看去,山腳下,披著皮甲,背著弓箭或是挎著刀劍的百姓,正通過甘泉宮,往北而去。
秦時,有赳赳老秦,共赴國難,而這泱泱大漢,匈奴的入侵的時候,那些還能拿得動刀槍的百姓們,同樣不會坐視不理。
在這些百姓們之前,第一波從長安出發的十萬大軍,已經越過了這甘泉宮,正奔赴前線,一路安頓那些逃難的老弱病殘的同時,一邊也在聯絡各處的防衛。
哨探,更是不計馬力,不計損失的,往四面八方散開去,朝堂上迫切的需要知道,為什么邊塞的的防衛,一下子便崩潰如斯,叫局勢糜爛至此。
遠遠的,天子鑾駕,在大軍的拱衛之下,緩緩的往甘泉宮靠攏,見此,太攀的心頭,沒有絲毫的波瀾。
甘泉宮,是這漢帝國局面的轉折之處,亦是這帝國當中,妖靈們命運的轉折之處,同樣也是太攀的轉折之處。
在甘泉宮之前,太攀所有的行動,都是順應局勢而動,說的好聽一點,叫隨大勢而行,說的不好聽一點,便叫身不由己,只能被動的應對局勢的變化。
而甘泉宮的轉折,則是代表著,太攀不再是被動的面對這天地當中局勢的變化,而在開始自己主動的分析,這天地當中,大勢的運轉,去判斷大勢的轉折點,然后主動的,參與其間,作為推動大勢的力量之一,而不是被動的,被大勢推動著,身不由己!
合道半仙之下,極少有修行者,能夠圖太攀一般,去尋覓大勢的變局所在——便縱然是徐求道他們,也從來沒有過這樣的自覺。
他們所能做到的最好,便是在大勢降臨的時候,做出最好的選擇,取得最大的好處,如此而已。
光憑這一點,太攀就已經是超過了這天地當中,所有的元神修士。
只是,有著這樣成就的太攀,心頭卻沒有絲毫的自得。
如今妖靈們的情況,可謂是到了最黑暗的時刻,沒有了合道半仙們作為制衡,這代表什么?
這意味著,那些人類的合道半仙,尤其是天師府的合道半仙們,縱然是對那些妖靈們出手,也沒有任何人,能夠阻止。
彼此之間,維系了數萬年的默契,在這一刻,徹底的蕩然無存。
在這樣的情況下,太攀縱然開始學著把握大勢的脈絡,又能如何?
對眼下的局勢,并沒有什么幫助。
“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太攀有些茫然的,從那山頭上離開,回到了甘泉宮中。
隨著劉啟的靠近,這甘泉宮中的防衛,也是越來越森嚴,太攀想要在這甘泉宮中進出,同樣也是越來越麻煩。
又五天之后,劉啟的車架,終于踏進了這甘泉宮。
甘泉宮中,大殿一共十四座,一眾皇子公主們,占去了兩座,劉啟占去一座,一眾嬪妃,占去一座,余下的十座,則是由朝堂上各位大臣分了去。
劉啟來的很快——長安城下,大軍尚未整編完畢,劉啟就已經出發,在第二輪十萬大軍,踏過甘泉宮的時候,劉啟的車架,就已經進了甘泉宮。
“陛下,當務之急,不是收復失地,而是先搞清楚,幽涼之地,到底發生了什么!”
“匈奴破關之后,兵馬已經到了何處?”
“各郡各縣的防衛,是否齊備。”
“若是不將這些摸清楚,那諸位將領們,便數率軍北上,也只是如沒頭的蒼蠅一般,四處亂撞。”
“更有甚者,若是已經有人投敵,而眾將絲毫不知的話……”說到這里,丞相陶青,便是不再言語。
“如今,已有二十萬大軍北上,陛下當下令,令他們以防守安民為重。”
“萬萬不要輕敵冒進,白白折損士氣。”
御史大夫晁錯,被腰斬棄市,袁盎也因為此,被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