們身上的古蕩出來的真元的波動,和太攀和徐求道這剛剛成就元神的人相比,竟是遠遠的不如!
對此,這長安城中,一種元神修士們,雖然都有些驚愕,但卻每一個人,都是覺得理所應當!
雖然都是元神修士,但這些元神修士當中,有多少人,成就了天罡,以一百零八縷天地元氣,成就了大循環的?
一個也無!
而天罡修士和尋常修士的差距何在?
光是尋常三十六縷天地元氣所構成的小循環,和那一百零八率天地元氣所構成的大循環,這差距,便已經是十倍不止!
與修行而言,這大循環,是一個本質上的躍升——縱然一百零七縷天地元氣,那也只是三十六縷天地元氣的小循環,和三十六縷天地元氣的修行者相比,只是量的區分,而無質的不同。
唯有練出了一百零八縷天地元氣,天罡地煞合一,修行者體內的天地元氣,才會形成一個天地大循環,這是質的躍升!
同樣的,天地大循環和小循環,所形成的真元的本質,其間的差距,亦不止以十倍計,再加上,真元也好,元氣也罷,都是寄托于穴竅當中,修行者在氣之境的時候,所練出的天地元氣越多,能夠容納真元的穴竅,自然也就越多,以此,修行者體內的真元,自然也就越發的渾厚。
雖然在成就了元神之后,修行者已然是能夠運轉真元,破開一枚一枚的穴竅,但此時所破開的穴竅,卻只能成為容器,而不能成為根源。
和氣之境的時候,所破開的穴竅,有著本質的區別。
除此之外,還有這修行功法上的區別……
幾種原因,融合為一,方才是叫太攀和徐求道這剛剛成就元神不久之人,論及真元之渾厚,絲毫不下于那些積年老道的原因。
太攀和徐求道,動作一般無二的,衣袖一掃,兩人體內的真元,都是彌散而出,往不同的方向延展開來,鋪開近五里方圓。
方圓之內,或是巍峨古博,恒古不朽,或是變幻萬千,難以捉摸,兩種不同的真元,以兩人身邊為界限分開來,在這虛空當中,化作一個太極圖的模樣,而兩人所在,便是那太極圖中,太極魚的魚眼所在。
目光在周圍環視一圈,那擴散出來的真元,便已經在太攀的駕馭之下,化作了一個又一個的,倒扣著的碗,靜等著那些懸天而起的螢火中,往那碗中,自投羅網。
而旁邊,徐求道的動作,也和太攀一般無二!
兩人似乎都是不曾注意到,周遭的神境大修們,見了兩人的動作,臉上都是浮現出了嘲諷一般的笑意來。
不過此時,太攀也顧不得那些神境大修們了。
周遭的真元,在太攀的駕馭下,分為一內一外兩層,內層,是無數的大碗,隨時準備收取那些萬家燈火,外層,則是準備抵抗那些神境大修們,鼓蕩真元之時引動的暗潮,使得收取萬家燈火的行為,功虧一簣。
每一只螢火中,落進那倒扣的碗中的時候,那一個大碗,便立刻是如同滴落的松脂一般,飛快的合攏,似乎是要化作琥珀一般,將那螢火中,凝固于時光當中。
而這個時候,太攀才是真真切切的感受到,收取這萬家燈火,到底有多難!
那萬家燈火,明明是輕飄飄的,沒有絲毫的重量,無風無雨,便能夠懸天而起,但當被真元包裹起來之后,那萬家燈火,卻陡然之間,化作了千萬鈞之重一般。
那一枚一枚的琥珀,才一合攏,便是在那難以言說的重量當中崩潰,連帶著琥珀中的螢火中,一并湮滅,太攀的身軀,在那千萬鈞的重量下,都是一陣搖搖欲墜,四肢百骸,骨骼上下,都是隱隱的,有崩裂的聲音響起。
周遭隱隱的嗤笑當中,太攀轉過頭,卻是發現,一旁的徐求道,情況比起他而言,也好不到哪里去,嘗試失敗,兩人對視